荣惠康:中国汽车由大到强尚需20年
2009-08-31 11:58 《中国质量万里行》 宿希强
10年内自主品牌出口会大增
中国2003年开始强调汽车自主,2004年才列入国家政策,“早了晚了都不行”,荣惠康认为,这是由中国汽车工业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他把1999年看做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节点。“中国汽车从1999年进入成长期,当时产量是183万辆,到2008年产量上升到938万辆,这10年中国汽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具备了上升的能力。”荣惠康说,中国汽车目前的优势在低档车、小排量车,譬如奇瑞QQ每年能卖十几万辆,质量、安全性、性价比完全竞争得过国外品牌,“但中高档车、特别是高档车差距大”。
“这时候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应该减少品牌数量,扩大品牌规模,形成规模优势。”荣惠康认为,当前规模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法宝。“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国汽车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和汽车强国差距最小的是卡车、轻卡、大客车,这是因为这些车型中国有规模的优势——以客车厂为例,郑州宇通规模2万多辆,厦门金龙几家工厂合起来规模也达到2万辆,而国外客车厂规模一般不超过4000辆,所以他们就进不来,进来也很少。”
荣惠康预测,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尚需走过20年的历程。3到4年以后中国汽车产量会成为世界第一,11年之后也就是到2020年,中国会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大市场;到2038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会超过美国——现在中国汽车保有量为6000万辆,而美国为2.3亿辆。
这个预测源于他对中国汽车产业实际情况的谙熟以及对中国汽车成长期的时间判断。中国汽车的成长发展期会有多长?
荣惠康给出的数字是:40年以上。时间从1999年起计算。
这是他考察了世界汽车强国汽车发展史之后得出的结论。“我是搞规划的,研究的就是这个。”荣惠康说,美国汽车的成长期从1920年到1965年,共45年,其中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汽车的成长期为26年,从1964年到1990年;德国、意大利的汽车成长期为30到35年。那中国为什么40年?
2002年到2003年,中国汽车业曾以20%到30%的惊人速度增长,但荣惠康认为这不会是常态,中国市场基数大,未来应该是保持5%到10%的速度。“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13亿人口,并且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二是中国的经济政策是鼓励可持续发展的,衣食住行,最后才是行,并且鼓励小排量汽车。这都会使我们的速度稍慢一些。”荣惠康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有竞争力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如奇瑞、比亚迪、吉利、力帆、北汽福田、一汽轿车等10年内出口必然会大幅增长。因为在国内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走出去才能扩大规模,形成规模效益。这也是美国现在就开始卡我们的轮胎出口、零部件出口的深层原因。”
新能源汽车竞争未来
1999年从一汽集团离休,又担任了两年顾问之后,荣惠康进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先后担任了中国汽车协会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目前他的身份是中国汽车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委会副会长。
“我已经搞了10年新能源汽车项目了。”荣惠康说,节能减排是国家第一目标,新能源替代是必然趋势,这是面向未来的竞争。
“世界三大能源:油、气、煤,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全球石油大约还能供应人类七八十年,天然气100年左右,煤还能供应200年左右。”荣惠康说,“而中国石油储量只占世界的1.2%,天然气也只占1.3%,煤的储量比较高些,占13.9%,居世界第3位,所以说,新能源的开发已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按荣惠康的排序,新能源电动车中排名前三位的是:混合动力车(油、电两用),电动汽车(充电电池汽车),甲醇、二甲醚车。
“混合动力车的好处是,从油到电,比如说当遇到堵车怠速,可以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既节约能源又环保;电动汽车的好处就和电动自行车一样,主要靠充电电池技术;我现在搞的是甲醇车、二甲醚车,优势也主要是节约能源,大约1.6吨到1.7吨煤能生产出一吨甲醇、二甲醚。”
荣惠康说,“新能源汽车里,国外搞得最好的是日本丰田,国内最好的是比亚迪,比亚迪的充电电池汽车世界先进。”
采访的当天,荣惠康刚从新疆参加完醇醚标准制定的讨论会回来,已过七旬的他仍不知疲倦地为汽车产业在城际间奔波。而去年他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汽车工业杰出人物”时,他最高兴的是:终于不用坐班了。
而今,他开始越来越怀念老朋友,“现在最开心的就是还能和老朋友何光远(原机械工业部部长)、李刚(一汽第四任厂长)一起搞新能源汽车,为中国汽车做一点贡献。”
赞助商链接
网友评论
已有11人评论,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