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能热水器涉嫌违反3C认证规程

    用不锈钢管代替铜管,偷工减料还是技术创新?

    2010年3·15期间中国质量万里行首次披露了空气能热水器行业无证生产、“贴洋名牌”、不实宣传、技术短板、售后缺失、价格虚高等问题(《中国质量万里行》2010年3月:《空气能热水器:鱼龙混杂》)。

    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傍品牌”、“假洋品牌”、“偷工减料”等一系列行为,折射出这一从“草根”起家的行业在发展中依然存在诸多弊端。行业进入门槛低、产品质量不稳定、售后服务空白、低价竞争层出不穷,直接降低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家用机3C认证覆盖不全问题突出

    调查发现,功率超出10匹以上的商用机达62.6%没有工业生产许可证,认证覆盖不全问题突出,市场售后服务混乱。

    家用机市场份额逐渐在加大,格力、美的等大品牌的品牌和服务号召力使得其成为消费者的优先选择,但其价格相对比较高,使得其它众多二三线品牌抢占不少市场份额。

    家用机突出的问题是3C认证覆盖不全,有的根本没有认证,中国质量万里行明察暗访小组在调查中发现,家用机承压水箱里内藏猫腻:不锈钢管代替铜管,且目前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趋势。

    “虚假宣传是肯定存在的了,因为他们宣称水箱里用的是铜管。”广东省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第一分局黄聪局长告诉记者。

    对此现象,搞标准出身的黄局长指出,就看企业对此产品有没有进行标准备案,没有国家标准就按照行业标准组织生产,没有行业标准就要主动到所在地的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科进行登记标准备案,自行制定企业标准并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备案。

    如果标准规定原材料是用铜管,而企业用了不锈钢管代替,就涉嫌违反认证规程,其它以次充好、能效效率问题姑且不论,就擅自变更关键原材料一条,就可以取消其取得的3C认证资格。

    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当产品在设计、工艺和材料等方面有重大改变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而取得合格型式试验报告,是申请认证资格的前提条件。

    针对空气能热水器承压水箱用不锈钢管代替铜管的行业现象,记者走访了广州、中山、江门等地的多家整机生产厂家和水箱生产厂家。

    对此现象,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分成两个对立阵营。记者对此展开了详细调查。

    反对阵营(主要是水箱采取外盘管的生产厂家):

    明目张胆的欺诈,应坚决予以取缔

     声音一:目前铜是八万元一吨,而不锈钢才两万多一吨。此种行为是明显的偷工减料行为!认证时用铜管,生产时用不锈钢管,明目张胆地欺诈消费者。执法部门应对之进行执法检查坚决予以取缔。

    声音二:不锈钢管代替铜管还会影响机器的寿命。不锈钢盘成的内管,技术上解决不了焊接接口生锈漏水的问题。同时由于不锈钢导热性能比铜差,有的不良商家用不锈钢代替铜管还照样偷工减料,减少管道的米数,目前发现用不锈钢管的有用15米—35米的不等,严重增加压缩机的负荷,从而引起机器短命。

    对此,记者了解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国家标准,早在2009年9月1日已经正式出台实施。该标准统一了家庭用空气能热水器的测试条件和方法,并规定在标准环境下,其能效比不低于3.4,循环加热能效比不低于3.7。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能效真正达到国家标准的品牌不多。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尤其是水箱采取外盘管的品牌,某知名品牌的能效只有2.5-2.7,送检时用的是内盘管能效就当然达标,生产时却用的是外盘管。业内人士指出,内盘管因为放置在不锈钢内胆里面长期和水接触,容易产生腐蚀穿孔,导致水箱报废。外盘管就盘在不锈钢内胆外面,间接加热,解决了和水接触产生腐蚀的问题,但是能效就会大打折扣,两者各有利弊。

    目前,采用外盘管的品牌厂家,用的盘管都还是铜的,因为用不锈钢管根本就行不通,能效将会更低。

    赞成阵营(主要是水箱采取内盘管的生产厂家):

    技术创新,应该扶持

    声音一:这是技术创新!目前国家没有标准要求一定要用铜管,采用不锈钢管不仅仅是简单的降低成本,同时也解决了腐蚀的问题,延长水箱使用寿命。采用不锈钢管只需比铜管加长几米,就可以达到铜管的效果。希望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标准,扶持这项技术创新项目。

    声音二:用铜管也不见得比用不锈钢管能效高。尤其用外盘管的产品,加热温度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的55度,且耗电量高,并不节能。有的品牌公然欺骗消费者,水温加到46度时就上不去了,控制器就显示出55度。

    专家:消费者有知情权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主任高海生告诉记者,消费者有知情权,企业有义务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真实情况。

    这种以不锈钢管代替铜管的行业行为,涉嫌虚假宣传、以次充好,至于产品能效能否达标,符合不符合国家标准问题,就要靠技术监督部门去检测得出数据才能确定。

    企业应该按照认证规定的原材料组织生产,如果变更,需要报请主管部门批准,不然企业就会承担很大的法律风险。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中国质量万里行|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3 京ICP备130128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