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市场未来5年将是全球液晶面板企业竞争的焦点,谁能在中国大陆站住脚,谁就将是未来面板业的主导者。
时近盛夏假期,家电卖场的液晶电视纷纷推出折扣活动。而在整机折扣力度不减的背后,是整个液晶面板行业价格的波动乃至整个产业的变局。
大陆面板主要依赖进口,赴台采购规模亦不断扩大
面板是液晶电视以及各种显示设备的灵魂。正如同机芯在手表中的重要地位一样,面板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产品的质量。而自从进入平板时代后,我国彩电业在CRT显像管时代的优势逐渐丧失,手机、液晶显示器以及平板电脑支撑起的面板业新的需求结构则更是被国外,尤其是日韩的面板企业所填充。
虽然业内公认,中国大陆市场未来年将是面板企业竞争的焦点,谁能够在中国大陆站住脚,谁将是未来面板业的主导者。但中国自身的面板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除了少数国内面板厂家尚在维持国产面板产量外,大量的家电和显示设备生产厂家都在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国外尤其是日韩面板企业的产品。而近年来,台湾的面板业也频频受益于大陆企业的集体采购。海关数据统计,仅仅2009年,我国就进口液晶面板达1亿8千万块,总值亿美元,而面板一般要占到液晶电视总成本的60%到80%。也就是说,我国市场上约价值上千亿美元的液晶电视使用的是进口的面板。
而大陆企业赴台采购面板的规模亦在不断扩大,2010年达到53亿美元。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白为民认为,大陆的面板生产线虽然已经在增加中,但是由于液晶面板的需求缺口仍然很大,所以,赴台采购的数量依然不会是小数目。他还透露,6月14日,将会组织大陆彩电企业赴台采购面板,预计总额可达到55亿美元。
国内面板企业困境与机遇并存
资金压力沉重,缺乏核心技术支撑,面临升级难题,中国大陆本地投资建立的面板企业几乎都存在着这些困难。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最近对包括京东方,深圳天马,深圳华星光电,南京中电熊猫,龙腾光电等大陆面板企业做的摸底调研,这些企业几乎都存在着上述问题。
京东方资金短缺,华星光电虽然联手韩国三星电子,但是对于核心技术转让,韩方仍高度警惕。中电熊猫存在技术不兼容问题,未来或会遇到成本压力。龙腾光电资金技术同时缺乏。国内最大的几家面板企业尚且存在诸多问题,遑论那些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困境。
除了自身的短板,外来的压力也在时刻紧逼。国内相当一部分行业遇到的困难中,几乎无一例外都有外来者的动作。目前全球面板业中,三星,LG,友达,奇美四家占据约80%份额,几家日本企业占据10?12%。剩下的不到10%的份额,则由包括中国大陆几家龙头企业在内的其余厂家共有。
而在国家和地区排名中,韩国和台湾占据了头两把交椅,日本由于受到本土地震和核危机的影响,第三的位置有可能在近期被中国替代。但是,排名的上升并不意味着形势的好转,毕竟,绝大多数的产能份额还掌握在韩国和台湾企业手中。同时,三星苏州厂,LG广州项目动工在即,韩国面板企业在大陆的投资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大陆面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韩国面板企业纷纷选择“绑定”国内彩电生产商,扩大自己的优势。例如三星联合TCL,很可能给市场带来冲击。
机遇也同时存在,根据大陆面板老大京东方总裁陈炎顺的说法,韩国企业最大的投资还是会留在国内,对大陆的投资有限,不会对大陆面板企业造成太大冲击。即使投资加大,毕竟是在中国大陆建厂,中国企业多少还会掌握着筹码。更重要的是,他提到:平板电脑,手机,笔记本的面板需求,使得韩国和台湾企业纷纷将注意力越来越多地放在小尺寸面板上,这就给依托液晶电视的传统大尺寸面板的供应提出了要求,同时也给大陆面板企业在这方面提供了可以施展的空间。
而业界也存在着日本面板业将向中国转移的说法。日本大地震和日元汇率的高位维稳加剧了日本面板业复苏的难度,促使日本面板业加速向中国大陆转移。日本经济高官日前在接受采访时就表示,该次大地震或许会使日本重新考虑产业布局问题,将产业分散化布局,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类似危机。甚至有人乐观地认为,中国应该抓住这次产业调整的契机,重现CRT显像管时代的辉煌。
数据显示,2011年第二季度中国液晶面板产能全球份额以5.3%的占有率超过日本的3.5%。而日本企业很多已经不再从事大尺寸液晶面板的生产,除了夏普和松下两家外,其他企业均难以再适应低利润,波动大的大尺寸面板市场。
而日立近期宣布将重返中国市场。自从2009年撤离中国市场后,日立一直在酝酿重返中国的计划。如今,在日资面板企业纷纷有来华意向之时,日立的这一宣布,无疑是顺潮而动之举。日立素有行业内面板标准制定者之称,其在中国大陆累积的品牌效应还未散去,如果能借此在中国市场再次落脚,其两年前的黯然撤退会被卷土重来的声势所代替。
对中国大陆面板企业具有一定冲击,但其在日系品牌整体式微的情况下能起到多大作用尚存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