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GDP增速小幅放缓,微观经济主体资金面相当紧张,7月物价仍压力重重。当高位通胀遭遇经济减速,“滞胀”与“硬着陆”担忧弥漫之时,调控政策应如何调整?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经济减速在三四季度会更加明显,未来控物价要考虑将经济放缓维持在可承受范围内。下一步货币政策要降低操作频率,防止超调。宏观政策需“有保有控”,以缩短“低增长、高通胀”时期。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表示,紧货币治不了当前通胀,反而会压低经济增长,反通胀还需财政政策发力。
经济放缓趋势确立
中国证券报:动车事故使市场预期高铁建设可能减速。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以交通、煤矿、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这对我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王建:近期高铁、风电等行业投资调整与其出现的问题有关,并不能代表趋势,这类新兴产业也并非主体投资。目前并未看到有收缩投资规模、压低投资总需求的迹象。
不过,投资确实在减速。去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8%,今年上半年增速为25.6%,看上去增加了,但这一数据实际上指的是投资完成额,不代表当期投资需求。反映当期和未来投资需求的两个指标已在下滑,一是“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是指当前正在施工的建设项目需要的投资总额,去年施工项目总投资额增长率是26.8%,今年则明显降低,6月末降至19.6%。二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今年6月末降至14.9%。如果用PPI代表投资价格指数,6月同比增速达7.1%,这样扣除价格因素后,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速在7%左右。
范剑平:下半年投资减速趋势已很明显。首先是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在减速。金融市场出现了地方债、城投债发行困难的情况;银行贷款方面,银监会已明确平台贷款控增量、消存量,这意味地方投资项目遇到资金瓶颈。其次,由于市场利率升高,贷款可得性降低,企业投资也在放缓。
中国证券报:二季度GDP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一季度小幅放缓0.2个百分点;7月汇丰PMI跌破50%。但是,6月工业和消费增速出现反弹。从这些数据来看,经济放缓趋势是否确立,是否会出现“硬着陆”?
王建:通过跟踪多年的月度数据,我认为6月工业增速的反弹应是季节性变动,7月很有可能继续下滑。6月PMI为50.9%,连续三个月下滑,作为宏观经济先行指标,这预示三季度经济需求将继续下滑,经济增长放缓趋势已经确立。我预测我国经济从今年起将进入连续三年的下行期,今年经济增速会在9%,明年可能降到8%,后年降到7%甚至更低。
除了投资会下滑外,消费需求的增长态势也不乐观。收入分配机制至今仍没有实际改善,因此对今年经济转向由消费需求主导内需扩张不可寄予太大希望。
出口方面,出口增速近来持续回落。6月出口增速下滑至17.9%,连续4个月下滑,扣除出口价格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率明显低于GDP增长。此外,欧债危机蔓延和美国就业数据的暗淡,意味着中国国际贸易环境未来会愈发复杂。
范剑平:由于我国的经济周期与投资周期高度相关,投资减速将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二季度GDP增速已小幅下跌,到三四季度,经济减速幅度会更加明显。目前来看,经济“硬着陆”可能性不大。如果世界经济继续温和复苏,那么我国经济减速幅度就有限。外贸不会像金融危机时出现负增长,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会下滑至15%-16%,全年保持在20%的水平;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半年会减至17%-18%,全年维持在20%左右,全年GDP增速仍有望保持在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