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由于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不足上半年的30%,加上中小企业和部分中小银行资金偏紧,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在1—2次为宜;鉴于中美利差已创下近10年来最高、经济增速逐季回落、企业经营出现困难等因素,加上CPI极可能见顶回落,基准利率水平宜保持基本稳定;考虑到‘实贷实付’制度及其他因素对银行存款创造能力的削弱,公开市场回笼力度宜比上半年略为放缓。”连平建议。
其次,应优化银行业结构,加快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大银行天然地倾向于跟大企业打交道,这几乎成了一条市场定律。在美国,资产规模小于1亿美元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占比高达96.7%;而资产规模大于500亿美元的银行就只有16.9%。“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做大做强后,也开始渐渐远离中小企业了。”连平说。
专家建议,“扶小”还得靠发展、壮大现有的小型金融机构。
——根据相关法规,小额贷款公司只存不贷,除了自有资金外,只能按不超过资本金50%的比例向银行融资用以放贷,因此规模受到极大限制,现有小额贷款公司往往开业数月即告“断粮”。应当逐步提高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比例,将经营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升格为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村镇银行。
——放宽民营经济在小型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允许民企开办村镇银行或成为村镇银行的大股东。
——不妨将现有村镇银行模式推广到县级以上城市,像国外那样成立数量众多、专做小企业贷款的社区银行。
此外,银行业自身也应主动转型。“上半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7.76万亿元,而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17万亿元,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继续降低。”巴曙松说,“而目前银行业适应这种多元化融资格局的能力还不强,业务上仍依赖存贷款利差,一旦缺钱就会对它产生很大的冲击。”
巴曙松建议,银行业应跳出简单的存贷款服务模式,努力为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在整合金融服务中获得收益。“比如,为企业提供PE+贷款、发债+担保+信托计划等一揽子服务,而不是眼睛只盯着不断萎缩的信贷业务。” 记者 田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