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高涨的生活成本获得了“国际认证”,近日美国美世咨询公司公布的一份2011年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显示,中国5个城市“光荣”跻身前50,香港、北京、上海成功“鄙视”了一把号称美国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纽约。
一时间,“中贵美贱”的慨叹升腾而起。然而这在许多企业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合理的尴尬”,“物流、渠道、税收,中国哪一样的成本比美国低?”在业内人士眼中,中国物价的“高速飞奔”是系统助力的结果,短期内很难解决。
中国5城市跻身世界城市生活成本前50
穗、深分别名列38位、43位
虽然美世咨询发布的报告,是针对海外派驻人员的,因此要说能够全面反映一个城市的物价情况也有些牵强,但是中国大批城市排名的“光荣上榜”也为我们测度当前高企的CPI提供了一个简单化的视角。
这份调查共涉及全球214个城市,中国(含港澳台)有11个城市上榜,其中半数成功跻身前50,在这5个城市中,香港居第9位领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位列第20位、21位、38位、43位。
尤其让国人颇为“无力”的是,香港、北京、上海三市继去年之后,再次成功“鄙视”排名32位的纽约,而在整个榜单中,“大苹果”已经算得上是美国最贵的城市了。
“中贵美贱”的呼声一时此起彼伏,就连《人民日报》也在评论中援引了这条传颂颇广的帖子。“中国,工资5000元,吃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400元,买辆车最少3万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20美元,买辆车最多3万美元(宝马)。”
该评论特别强调“差别最大的是房价”。美国二线城市200平方米约40万美元,一个中产阶级奋斗七八年就能拥有房子,而在北京一位30岁的副教授要奋斗到60岁才能拥有一套100平方米的房产。
许多国人也纷纷在网上晒起中美产品价格对比,“在美国买辆奔驰E-320,5万美金,相当于半年多的工资。在中国买辆奔驰E-320,98万元,相当于十年多的工资。”“在美国买双意大利皮鞋50美金上下。在中国买双意大利皮鞋,1500元上下。”
很多人更感叹,即使不考虑美国人的收入,直接将这些商品折算成人民币,也不难发现其价格要低于国内。与此同时,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有些产自国内的商品漂洋过海到了美国后,居然“售价”要低于国内,这更令国人大呼“怪哉”。
渠道成本高“同品不同价”
内耗严重累及消费者
“这个不奇怪啊,”在小宁(化名)眼中,同品不同价已成鞋类行业的正常现象,在一家品牌鞋企的外贸部门工作多年,她也是欧美各个市场上的常客,对于同样的产品“中贵外贱”的局面早已见怪不怪,“平均来看,同样的鞋子在国内挂价1000元,在国外上柜也就120美金左右吧。”在具体问到其中原因时,她认为这并不是哪个环节的问题,国内的商品流通体系和国外相比,可以说有着“系统性”的差别。
“同样的商品我们销往国外有着非常清楚的利润预期,不确定性很小,而在国内就很复杂了,一双鞋子1000块,其实外单挂价我们可以挂600元,但是内销绝对不可能。”她举例道,“扫外货的人都清楚,欧美打折季很清晰,7月、8月、1月、2月,其他时间价格波动很小。但是国内就不一样了,商家很多,每一家都是依靠活动来拉动销售,打折频繁,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都会将价格‘做高’,以保证自己的效益,这么层层加码,如此下来同一款商品,在国内的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产品卖到人家的地方价格控制得住,那是人家的物流和渠道做得好!”广东展翠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树喜表示,欧美居民能够享受到如此低廉的产品,与这些国家发达的物流和销售渠道直接相关,强大销售网络让货物流通十分“平滑”,“可是你知道我打一个城市的渠道要多少成本吗?500万到1000万,全国打一遍要上亿元了,出场价做到30%到40%的利润,到最后我还要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