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猪肉价格节节攀升,贵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随后,一向其貌不扬的方便面也通过联合涨价,好好地改变了自己长期被忽视的命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明星;接着,食品油、鸡蛋、辣椒……一样接一样的食品上演了咸鱼大翻身的好戏。
这次的物价上涨就像一辆马力十足的汽车,朝着让人难以接受的程度大步前进,而且丝毫没有减速的兆头。老百姓面对连连突破警戒线的CPI,怀揣着几年都不涨一次的工资,又该如何往前走呢?
低保户:让温饱更加雪上加霜
拿着低保金过日子的老百姓,是城市中最贫穷的一批人,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失业和下岗,没有任何生活经济来源,因此只能靠政府发放的救助金勉强度日。
陈衡老太太是杭州半道红社区的低保户,今年已经84岁高龄,谈起涨价前后自己的生活,陈老摇了摇头,“以前就过得比较困难,现在什么东西都涨了,日子就更难熬了。”
杭州市区的低保标准为月人均300—340元,陈老拿的是最高340元的低保,另外她还有一些补贴,如水电煤气每月补贴30元,老人补贴每月20元,高温补贴两个月200元……算一算,平均一个月差不多有500多元的收入。
丈夫去世后,丈夫的妹妹看陈老孤独一人,无儿无女,又年事已高,就搬来和她一起居住,好有个照应。于是,两个老太太就挤在一个40多平方米的单元房里依依相偎。“她一个月有1100元的退休工资,虽然有时候我的低保金不够用她会补贴一点,但我想还是各用各的,毕竟她还有个女儿,以后嫁人还是要很大开销的。”陈老道出自己的心声。
两位老人在日常生活里都很节省,每月的开销主要是吃饭、买药和添置生活用品。记者看到陈老餐桌上只有简简单单的四样菜,丝瓜炒肉末、粉皮、豆腐干和酱瓜。两位老人每天用在吃饭上的钱只有区区十来元,一个月也就350元。早晨一般是三个刀切,一人一个,还有一个掰成两半分着吃,中午把菜烧出来,吃好后,就用饭罩罩好,因为晚上那顿就吃中午的剩菜。
提起猪肉的涨价,陈老说:“以前八九元一斤的时候,我们还能吃个肉丁、酱丁,现在涨到十五六元,也就来点肉末星子了。”菜价一涨,陈老一个月吃饭就比原来多支出了50元,低保户家庭本来就对肉类、海鲜望而止步,现在陈老更是一个月都难得吃一次炖肉,菜篮子里就丝瓜、冬瓜、茭菜几样素菜来回轮换。
对于老年低保户来说,看病吃药也是一大开支。陈老很幸运地由丈夫原来所在的单位解决了医保,但陈老却并不常去医保所在医院看病开药。“医院太远了,我血压高,年纪又这么大,还得换好几趟公交车,哪里折腾得起啊。”
因此陈老一般就在楼下的药店买药,陈老从年轻时身体就不好,现在不仅有高血压,还患有肩周炎、颈椎病、神经痛几种疾病,天天都得吃一大把药。现在物价一涨,买药的钱只好压缩。葡萄糖酸钙片2.6元、卡马西平片4.9元、曲克芦丁片1.8元、珍菊降压片7.9元……陈老现在买的药都是同种药里最便宜的,可药是便宜,副作用也比较大,每天吃的量也更大。陈老每天吃完午饭,都要吞下十几粒各种各样的药丸,常常塞住,痛苦不堪。可是不吃,身上就要这儿痛,那儿疼的,日子也过不安耽。
如果说老年低保户家庭本来的消费开支就不大,那么对于有孩子的低保户家庭,涨价就更像是当头棒喝。李浩一家住在南京夫子庙社区,5年前他和妻子双双下岗失业,夫妻俩只好打零工赚钱维持生计。现在每月200多元的低保金加上平时打工赚的钱,一家每月有六七百元的收入。
儿子上初中,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给他吃好了,他和妻子都怕耽误孩子身体发育,只好从牙缝里省出钱花在孩子身上。可涨价后,本来5元钱至少能够买七八两肉,现在却只能够买5两。“孩子还小,不懂事,当然是希望顿顿都有荤菜吃了,可是以我们家的条件根本满足不了他。”李浩去菜场买菜,要下几次决心,才能狠狠心买上一斤肉,回来让妻子分成两份,当天中午先拿出一份,和土豆或是萝卜炒上一份荤菜全让儿子吃,他和妻子就光吃素的。另外一份放冰箱里冷冻着,等儿子急得又要吃肉了,再拿出来炒给儿子吃。
考虑到物价持续上涨,各地政府近期也对低保户家庭发放了涨价补贴,少则十几二十元,多则上百元。这些补贴不同程度地缓解了低保户家庭的生活困境。
农民工:身负重担的我们不堪一击
农民工是一批特殊人群,他们既是农民又是工人,既属于农村又属于城市,这样两难的身份,让他们必然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每个农民工的身后,都代表着一个分离的家庭,物价上涨,对于他们来说有着比其他人更为复杂的影响。
正在给上海某小区进行“平改坡”建设的农民工小徐,30出头,和妻子双双外出打工,湖北老家留着两位老人和儿子,是一个典型的外出打工家庭。
小徐是油漆工,跟着包工头走南闯北,工资按天算,干一天50元钱,里面还包括吃饭补贴7元钱,如果自己开伙,就得把吃饭补贴扣除,一天只有43元钱。小徐的收入完全取决于包工头的本事,拉得来项目,就忙忙碌碌每月拿个千把来块,遇到光景不好,几个月没事干的日子也是常有的。相比之下,小徐老婆的工资就稳定许多,老婆在市郊一个饭馆打工,在那里租了个房子住,一个月工资不多不少800元。8月份,小徐拿了900元工资,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总共1700元。
早上6点开工,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接着干到下午6点,小徐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记者去采访的时候,正遇上小徐烧晚饭,小徐不搭伙吃饭,南方菜太甜,实在吃不习惯,就天天自己买菜做饭。只见斑驳的木桌子上,一个手掌大小的电饭煲正滋滋地冒着热气。记者闻到了一股饭香,却没闻到什么菜味,环顾四周,只在桌脚下发现了两把装在塑料袋里的白菜。
“你以为我们天天吃什么啊,现在物价涨得那么厉害,肉是从来不碰的,这边馒头都要6毛一个,青菜也要2.5元,我就天天买两斤白菜,当一天的菜吃了。”小徐无奈地说。涨价之后,小徐一家光用在吃饭上的钱就多了100元左右,买的菜花样更少了,分量也更轻了。“本来生活拮据的时候,还能买点便宜的方便面熬段时间,可是现在最普通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也从1.5元涨到2元了,这样下去,我们连方便面也吃不起了。”
每个外出打工者身上都有着沉甸甸的家庭负担,他们背负着全家的希望,来到陌生的城市努力奋斗,希冀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小徐和老婆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父母年岁已大,全靠他们每月寄回家的钱维持生活,老父亲身体不好,小徐也得经常抽空回去照顾,还得带上更多的钱给父亲看病吃药。儿子今年刚上初中,眼看着学费又贵了不少,以后有能力还要支持他上大学。家乡的侄儿、侄女将要结婚,小徐当然也得应酬。而且小徐在家里是儿子,又是出来“混”的人,家乡人都觉得他本事大,有什么事都指着他出面,这人情都得花钱啊!
和小徐同在一个工地打工的阿强还没结婚,为了攒钱回家盖房子,将来能娶到媳妇,阿强生活得特别节省,每天自己做饭吃,偶尔在下了夜班后买包方便面当宵夜,一切都是为了省钱,他的目标是将每月的生活费用控制在300元以内,今年他发现,300元已经过不了日子了。“而且我的父母现在还住在三四十年的老房子里,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眼看着寄回去的钱越来越少,阿强的眼眶红红的。
农民工复杂的身份,让他们成为了城市中最脆弱的群体。虽然日夜工作在城市,但他们似乎并不属于这里。当城里人的权利意识普遍增强,对诸如养老金、住房公积金的“待遇”越来越重视时,在城里从事着最苦最累活儿的农民工却离“待遇”这两个字还很远很远。调查显示,97.7%的雇主没有为农民工办理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和医疗保险金,93.4%的没有给他们办理工伤保险,86.3%的单位没有为他们做过定期健康检查。生病后需要医治时,医药费几乎全部由农民工自己来承受。
在很多人眼里,农民工与城里人相比是外来人,与老板相比是穷苦人,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是无知人。他们身上肩负着沉重的责任和生活的寄托,本来就高额的物价,一旦上涨,毫无保障和基础的他们无疑是最不堪一击的弱势群体。
·物价上涨背景下的民生报告:农民工不堪一击
2008-03-11 14:57 新浪网 admin
赞助商链接
网友评论
已有10人评论,点击查看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 1渣打银行中期财报
- 2月最低工资标准深圳最高 小时工资标准北京最
- 3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数据被指过于简略 百姓难看
- 4多家上市公司发声明撇清高铁事故干系
- 5银监会公布“三公经费” 去年公车支出超2.3亿
- 6北京居民加薪方案近期出台 拟建“价格调节基
- 7"亢奋"CPI下的中国百姓民生经 吝啬
- 8肉价飙升为哪般? 今春仔猪疫情造就“猪疯狂
- 9中央部门接待费排行:住建部26万 中科院9995万
- 10水利部公车花费接近1亿 称由工作性质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