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爵橱柜专营店遭投诉 竟拿复合实木当实木卖
高先生就是从这里买走的“实木橱柜”。
花1.7万元买到一套实木橱柜,而且还是进口实木橱柜,这个价位竟然让并不了解太多实木家具常识的高先生遇到了,并且成交了。随后,发现有问题的高先生找到橱柜专卖店,老板振振有辞地告诉他:“我卖给你的是实木复合橱柜,实木复合也是实木呀,我说的没有错呀!”
高先生蒙了。到底什么样的家具才能算是实木家具?实木家具到底该有多“实”?
事实上,高先生遭遇的困扰并不是惟一。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显示,在近几年的家具投诉中,质量问题占到了七成左右,而其中实木家具不“实”的投诉更多。
本报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实木家具不“实”的根源在于有些家具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利用实木概念跟消费者大玩文字游戏。在这场游戏中,商人游走于行业潜规则与职业道德的边缘,而消费者的利益则牺牲在对产品知情权的模糊与朦胧之间。如今,家具行业满市场都打实木牌,价格却相差几十倍,“实木”二字到底所指何意,老百姓真有点找不到北了。
一种烦忧:
实木橱柜不诚“实”
一组令人赏心悦目的乳白色欧式橱柜安装完毕后,高先生特意把妻子领来欣赏。就在他们欣赏这套精挑细选、整整花掉1.7万元的实木橱柜时,正在进行最后调试拉门的工人的钻头响了起来。钻头冲着门板吱吱地往里面钻,随后一缕碎末飘了出来,高先生看着看着,眼睛瞪大了:“这是什么呀,不是木头呀,是密度板。可我买的时候和他们有销售合同的。”
高先生指着合同说:“这份合同明明写着所有外露处均为实木门板。”高先生说他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这个实木橱柜也太不实在了,进口白桦木变成了密度板,而销售人员介绍产品时一再强调,保证是实木材质。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5月10日上午,记者随同高先生走进欣爵橱柜专营店。该店位于沈阳故宫怀远门附近,这里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厨具销售集散地,来自全国的60多家专营店在这里批发零售。该店的总经理姓潘,他并不知道高先生的来意。
高先生问:“你们橱柜门板全都是实木的吧?”潘经理回答说:“是实木复合,不是全部实木。”这句回答,大大出乎高先生的意料。潘经理接着解释:“所有的门边都是实木,而门板里外两层是贴的实木,每层大概有五六毫米厚度,里面是夹芯板。”他强调,现在市场都是这样做,北方的天气变化比较大,如果全部采用实木做门的话,会因热胀冷缩致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形。
高先生听到这话脸色变了:“你的销售人员介绍产品时,可一直都说是实木的,根本没提‘复合’两个字。而且合同上也写着进口白桦木,所有外露处均为实木,这可不能开玩笑啊。”潘经理仍然很冷静:“实木复合也是实木啊,我说的没有错。”
时隔两天,记者再次见到潘经理。他说,高先生已经跟他进行了交涉,提出按照购买橱柜价格的二倍索赔,即3.4万元。如果不拆除橱柜,索赔一倍,也就是说要求赔偿1.7万元。潘经理说:“这个条件我是不会接受的。第一,我们是正规厂家,没有卖高价,整个橱柜我连10%的利润都没有;第二,你们可以到其他专营店走访一下,这个价格就是实木复合的价格;如果是全实木,至少要3万多元。”他还说,他们企业是北京家具协会会员单位,他已经把情况向北京家具协会汇报,协会将出示一份材料证明他销售的产品没有问题。
20多天过去了,潘经理并没有出示他所说的证明。高先生把他的遭遇向沈阳市工商局沈河分局做了投诉。
6月10日上午,沈河工商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科工作人员对高先生的投诉做出答复,工商部门初步认定,高先生提供的材料既有图纸又有公章,可以认定是一份合同书。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高先生,他们已经找到潘经理并进行了前期调查和调解,潘经理承认橱柜门板是密度板贴皮制成,但他不接受对高先生的个人赔偿,只接受工商部门的处罚。
最后,沈河工商分局告诉高先生,他们将对这套橱柜是否是进口白桦木进行取证;同时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认为“欣爵橱柜”存在虚假宣传和诱导行为,对此,工商部门将向上级请示后做出处罚,金额在1万—20万元之间。
一种现状:
文字游戏背后的商家暴利
为了进一步调查沈阳实木家具市场的现状,记者采访了沈阳市家具协会秘书长赵娟。赵娟告诉记者,全市橱柜产品经销商大约有60多家,其中有不到10%是有实力的企业直销,其他多数都是代理商。在代理商中,有的自己没有工厂,要从别处拿货,所以市场上许多产品不是本地牌子。赵娟说:“走进橱柜专卖店一定要看两样东西:一是家具产品质量检测报告;第二,如果他说产品是进口木料,更要看一看有没有进口关税票。有问题的经销商是拿不出来的。”
为了验证赵娟的说法,记者随后对怀远门附近的橱柜销售一条街展开了调查。这里云集着全国各地100多个品牌,记者发现几乎所有商家都称自己销售的是实木产品,只有在阿吉诺等少数几家店铺里,记者才看到他们的销售合同明确写着实木或实木复合字样。而多数专营店尽管声称自己销售的是实木橱柜,但几乎都拿不出产品质量检验报告;一些声称采用进口木材的,更无法出示海关税票等资料。有营业员告诉记者,卖假货的压根就没有那些资料,填写合同时也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有的甚至把仅含30%的木材就叫实木家具。
在中街附近的一家大型实木家具商场里,记者看过几份实木家具销售单据,都没有标明“实木”字样。一位来自南方的橱柜销售商说,只有在顾客有要求时,他们才会标明,否则写多了会招麻烦的。
除了多写两个字就怕招麻烦外,很多销售商似乎在意的就是价格里做的文章。在铁西区一个大型家具卖场里,一套“实木”的双人床最低售价1000元,而就在相隔不远的另外一个销售商那里,一套实木双人床售价高达3万元。巨大的价差让老百姓对实木家具有点犯“晕”。
从不情愿标明实木材质,到市场上混乱的价格激战,实木家具销售行业的文字游戏所引发的纠纷正在全国持续上演。
记者看到如下案例:
案例一:2006年3月,消费者林先生从某欧式家具专营店订购了一套实木家具。货到后,他发现其中的餐台、电视柜、书柜主材标注为泰国柚木,但实际上是密度板和多层板贴柚木皮;卧室的4件家具主材标注为北美樱桃木,实际是密度板和多层板贴樱桃木皮。对此,林先生要求这家公司退货并双倍赔偿。后经调解,双方协商将原家具退回并重新制作一套。但该家具公司未履行当初调解协议,新做家具仍存在材质不符情况。家具公司表示,重新制作的家具已经是实木产品,只是消费者对实木概念的理解存在差异。
案例二:2007年12月,南京的李小姐在一家著名家具连锁店购买了一组家具,总价近10万元。有一次她不小心将茶水洒到了桌面上,由于疏忽没有及时擦拭,没想到两天之后遇水的地方竟掉了一块漆皮。她将餐桌中间的抽板拿到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做检测,结果显示:她送检的板材,其内部并非实木材质,而是刨花板。
案例三:2010年3月,沈阳市韩女士在一家专业店花6万元买了一套实木家具。当时销售人员宣传这是出口美国的产品,质量无可挑剔。可是家具到家没几天台面就起了泡泡,经检查是密度板做的。当韩女士去讨说法时,商家给出的答复却是“当初又没有说100%是实木的,不能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