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掉包的“检验合格产品”
作为一种特殊设备,消防器材在生产和质量监督上有着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国家标准。早在1983年,公安部和国家标准局就出台了《消防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暂行管理办法》。消防器材生产民营化经营后,国家对生产消防器材的企业采取颁发生产许可证的方式进行监管,上世纪8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取消了生产许可证制度,由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实施认证管理。
一位有着多年消防器材生产经验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自从国家取消生产许可证制度后,消防器材便采取产品检验报告的形式进行认证,不少商家开始绞尽脑汁地钻制度“空子”,千方百计地进行偷工减料。
行业人士透露,厂家在接到订单后会将产品送至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然后将产品报告书送给客户。为了通过专业的检测,几乎所有厂家都会准备一部分“特殊产品”完全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然后将其送检,得到合格的检验报告后,这些“特殊产品”就会被厂家收回,随后发送给客户偷工减料的低廉产品。
“这种掉包计,实际上是在盗挖消防安全的‘防火墙’,挖断的是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通道!”上述行业人士评价。
被掉包后,一旦火灾发生,后果不堪设想。以消火栓箱为例,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栓箱主要是起到保护箱内器材的作用,起火后,如果栓箱的质量不达标,就很难在熊熊烈火中顶住火焰的燃烧,从而导致内部的消防器材受损,导致救火时“卡壳”;以消防水泵为例,每栋高层建筑物的底层都有个蓄水池作为消防蓄水备用,也都会有一个专用的消防水泵。火灾发生时,打开水泵,大楼中的消防水枪中才会有水喷射出来,如果消防水泵是铁制品,年久生锈后,就会出现火灾发生时要么打不开,要么压力不足无法抽水的情况,贻误救火良机;同样,消防战士手中的消防水枪如果存在质量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惨剧。消防水枪准确来说由两部分组成:水枪和水带。当消防战士冲进烈火中救人或者高层建筑灭火时,一旦消防水带爆裂、渗水,后果不可想象。
“无证造假”与“持证造假”
市场上的劣质消防产品来自哪里?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调查发现,有“消防之乡”之称的江苏省浦头镇是重要产地之一。浦头镇位于苏州与泰州交界处,公开资料显示,消防器材是当地五大特色产业之一,其消防水带的产量占全国的50%。
而上海九星市场上绝大部分消防水带,也正是来自这里。3月上旬,记者在浦头镇调查时发现,这里随处可见生产各种消防器材的小作坊,但挂牌生产的厂家却为数不多。
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随机走访了几家消防器材厂,发现竟没有一家是完全按照国家标准组织生产的,大多为“非标订做”。在扬州市宝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就明确对记者表示“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订做不同厚度的消防箱”。
产量最大的水带,情况也不容乐观。当地一位工人告诉记者,水带的质量好坏主要由表面编织和内衬材料决定,“橡胶材料的内衬厚实耐用,不易渗水,橡塑材料的内衬就没那么结实了,但这个配方价格便宜,所以在厂里生产得比较多,销得也更好。”
对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厂家似乎也都已轻车熟路。“如果要抽检或者送检了,必须提前通知我们。”扬子消防器材有限公司业务主管石志焱对记者表示,“我们会给你做专门用来检测的水带,100%没问题。上海地区我叔叔在那边做销售,从来不检测,只要水带不漏水,打了不爆就行。”
业内人士某品牌消防器材厂上海总代理王非(化名)披露,“现在市场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证造假,另一种是持证造假。”他解释,一些得到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型式认可证书和强制检验报告的生产企业,实际上并不生产,而是将相关证书租借给其它厂家,从中收取费用,自己不用生产就能赚钱。他举例说,某消防器材生产企业有100个挂靠厂家,每家收取5万元“寻租费”,一年就净获利500万元。而“儿子”厂家又寻租其它更小的厂家,每家收取1万元费用,如此层层转包,形成了一个类似传销结构的庞大生产网络。往往“儿子”、“孙子”企业都是无生产资质的小作坊,为了牟取更多的利润,便从原材料上偷工减料。
“这就导致,哪怕市面上标称同一品牌的消防水带,质量也良莠不齐,甚至连厂家自己都不知道这些产品是哪一个‘下家’生产的了。”王非说,也有一些正规厂家不挂靠,但这些企业在各种劣质消防产品的冲击下,利润被压得很低,甚至面临生存困境,以致有的企业不得不站到造假者的队伍中去,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