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俱乐部”为何发出24张“门票”?


    6月17日上午,京沪高铁试运行情况向媒体开放,图为记者体验商务车厢。中新社发 侯宇 摄  

  (编者按:全世界一次建成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纵贯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京沪高铁将于6月底正式开通运营。中新社从今天起推出一组报道,连线沿线各省市,聚焦“中国速度”,解读高铁对中国经济、民生的影响。敬请垂注。)    

  中新社北京6月20日电 题:京沪高铁“俱乐部”为何发出24张“门票”?

  中新社记者 于晶波

  中国知名导演贾樟柯执导的电影《二十四城记》,以成都一家军工厂为切片,展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与变迁。而即将在中国两大最著名城市——北京和上海之间开通运行的京沪高铁,亦以24个站点为连接节点,串联起改变中国七省市时空的“黄金要道”,书写高铁时代的城市发展变奏曲。

  本月底,中国版“新干线”便将正式贴着地面“起飞”。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以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成功分食京沪高铁“俱乐部”所发出的24张“门票”。“凭票入场”的20余座城市中,除了京津沪共设4个站点外,河北“分羹”2个站点,安徽和山东各分设4个和6个站点,江苏晋身最大“赢家”,全省共设8个站点,成为京沪高铁沿线四省三市中站点数量最多的省份。

  对于高铁沿线的诸城市而言,打赢高铁过境“争夺战”,对接“会飞的火车”,其象征意义和现实意义均不可低估。北京分析人士指出,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由24座车站串起,其站点的设置和选择经过深思熟虑,并可收“一箭三雕”之功。

  其一,京沪高铁以中国两大明星城市北京和上海作为起点和终点,将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以内,是中国两大经济圈成功对接的标志性事件。

  相比长三角而言,京津冀资源密集的特点更为突出。集聚了内外资和大量优秀人才的京津冀可借助高铁,将资金和人才优势辐射至长三角地区,而长三角技术与经济理念亦可随“会飞的火车”输送到京津冀地区,从而实现两大经济圈的优势互补。

  其二,京沪高铁在江苏境内开设8个站点,占到全线站点总数的三分之一,安徽亦设有4个站点,两省相加,站点数占到京沪高铁的半壁江山。如此设计,拓阔长三角腹地的用意不言自明。

  当前,长三角是中国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地区,京沪高铁的贯通,对于该地区市场的拓宽,加速经济要素的流动,缩短地区之间的“经济距离”,均是利好消息。

  其三,京沪高铁在山东境内开设6个站点,亦有深意。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纪嘉伦认为,山东原本是夹在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圈之间的“两极”洼地,京沪高铁的通车,可将山东变为“龙身”,串起京沪两大“龙头”。对于山东由“洼地”变“高地”,加速物流、人流、资金流,承接上游区域的产业转移,以及提振当地旅游业,无疑均善莫大焉,而京沪高铁沿线经济所呈现出“哑铃式”经济格局,亦将随之改变。

  “像风一样快”是媒体对高铁的形象比喻。如今,京沪高铁沿线的24个站点均已拿到了高铁时代的“通行证”。这些在高铁轮子上如风疾驰的城市,将以更大的能量和更足的底气,成就城市发展的“速度与激情”。(完)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中国质量万里行|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1 京ICP备060592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