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打压整车压榨 自主零部件举步维艰
2011-09-05 13:51 吴玉峰
政策支持仍未有良方
汽车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支柱性产业,政府部门历来对此非常重视。从最早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一汽筹备建厂、八十年代允许合资建厂到上个世纪末的允许民营资本造车等,以及长期以来的用政策干预汽车市场的整体运行,政策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这些政策都更侧重于大的宏观因素,更侧重于整车企业,忽视了汽车产业发展之根本——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韩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较我国要晚上十年以上,也是采用了合资方式,但仅用了十年时间就摆脱了合资关系,开始独立发展。根据最新统计数据,韩国现代-起亚2011年上半年的汽车销量已经超越了日本丰田;韩国有4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入围“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单”,仅次于传统汽车制造强国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韩国汽车市场95%以上的汽车都是本土品牌。
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道路不同的是,韩国政府注重整车企业的发展,更注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加强了合资企业的本土化生产要求,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率未达到60%的合资企业不能批准立项,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开始蜂拥进入中国。
但政策在整车企业合资方面,进一步明确了中方股权不能低于50%股比的限制要求之后,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合作方式,则取消了原来的股比限制要求。怕麻烦、不熟悉环境的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起初往往采用合资方式,利用各种方式蚕食中方股权;轻车熟路的则干脆自己单干,独资建厂。
这种政策,使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环境迅速恶化。这叫本来就先天性不足的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实现发展呢?
问题早已暴露,但良方难觅。2009年3月发布的《汽车产业振兴与调整规划》中,已明确提出“核心零部件自主化”,但仍然缺乏落到实处的具体政策。
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学者型专家、行业协会专家,也包括更多的企业高层,都在呼吁加强自主创新,加大对自主品牌零部件企业的扶持力度,但都是仅限于扶持。如何扶持?扶持什么样的企业?怎样去扶持等等,至今没有具体良方。
上一篇:高端工业铝材需要另寻出路
赞助商链接
网友评论
已有10人评论,点击查看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 1“化妆水果”会伤人 消费者购买需谨慎
- 2电动自行车的“政策磨合期”
- 3自主品牌汽车实力不够 销量持续下滑
- 4尴尬的午餐消费 快餐依旧成上班族首选
- 5自主汽车品牌迟滞不前 只因汽配研发力低下
- 6“伤不起”的淘宝购物 淘宝维权难成消费者保
- 7红酒乾坤 中国人到底懂不懂红酒文化
- 8电动自行车“禁止令” 利益背后的博弈
- 9通货膨胀来了 何处安放我的钱
- 10惠普世界”第一高”科普中心及环境监测数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