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单位组织去位于河北昌黎的一个著名葡萄酒生产基地参观,导游带着大家参观了葡萄园、酒窖等地方,然后教大家怎么品尝红酒,步骤应该是一闻二摇三品四回味,讲解非常详细,专业的架势让作为土鳖的我非常汗颜。然而到了午饭时间,饭桌上的主人把品尝红酒的雅兴丢到了九霄云外,红酒配炒菜,一杯接着一杯地干,干完之后立刻满上,什么摇啊品的完全不理会,红酒完全是当做白酒在喝。想想看,一个著名葡萄酒庄的高级管理人员竟然也这样“牛饮”红酒,这让视红酒为生命的法国人情何以堪啊!
红酒是西方世界里的一种传统名酒,其发展历史久远,文化底蕴浓厚,完全融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红酒在中国虽然也有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灿烂过往,但早已淹没在尘封的历史长河中。现实中由于西方文化的入侵,红酒给人的印象一向是高贵、优雅和浪漫,然而中国的红酒文化氛围和传统严重缺乏,很少人真正知道该如何鉴赏、品味红酒,像喝白酒或啤酒一样喝红酒的现象随处可见。
什么样的红酒才算是好酒呢?红酒的品质跟很多因素相关,用于酿造红酒的葡萄品种和葡萄生长的土壤、气候以及葡萄的采摘是比较基础性的因素,然后的榨汁、发酵、储存等工艺非常关键,酒桶、酒窖的选择也很重要。总之每一道工序都关系到红酒品质的好坏,这些酿造的具体技术普通人并没有必要了解得那么清楚,但是了解一点品尝红酒的知识是比较必要的。
红酒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但由于很多人不了解红酒,经常闹出笑话,令人哭笑不得。比如曾有一个哥们儿跟朋友在家谈工作,谈完夜深了,朋友提议喝点酒,家里名贵的红酒倒是有,然而高脚杯却没有,最后两人用海碗盛满了红酒,就着烧饼庆祝了一下。海碗盛红酒配烧饼,这样的绝配估计会让西方人崩溃。然而在中国,大家听说之后也只是哈哈一笑而已,并不觉得对红酒有什么不敬。
其实不单单是对红酒不了解的普通人这样,对红酒知之颇深的专业人士也一样,知道是一回事,怎么喝又是另一回事,中国人的骨子里就没有对红酒的欣赏,千年的白酒文化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
红酒,尤其是法国波尔多的名贵红酒近几年在中国热销,销售量逐年猛升,拉菲、小拉菲、拉图、奥比昂、玛高等尤为畅销,“给我开一瓶82年的拉菲。”多年前香港电影的经典台词成为当下中国富人选择红酒的唯一标准。看起来好像中国人已经完全学会怎么品味高档红酒了,但是,跟其他奢侈品在中国的热销一样,拉菲等著名红酒在中国的疯狂有着很明显的“中国特色”。
从普通民众到政府官员再到超级富豪,中国人喝红酒的本质都是一样的——他们喝的不是酒,是面子,是身份,是地位。尤其是官员和商场富豪们,喝拉菲不在乎口味,一场席开10瓶当啤酒喝的现象经常发生,至于饭桌上的鲍鱼、鱼翅、海参等菜式跟红酒配不配就根本没人管了,其实这些菜式配红酒对红酒和海鲜都是伤害,对人的身体更是伤害,但是在面子的作用下,谁也不会管。富豪要面子,官员更要面子,高贵的红酒只是面子的一张皮而已,如何品尝、如何回味都是无所谓的。更要命的是这些人基本上不会鉴别高档红酒和普通红酒,花几万甚至几十万买到劣质红酒的事情也不少见。
国人爱拉菲与酒无关,官员喝红酒更与品位无关。普通民众喝红酒也是图个热闹,不管懂不懂红酒的文化,但他们至少花的是自己的钱,但是官场上对高档红酒的需求却需要国家财政承担,面子的刚性需求刺激着红酒的刚性需求,真品满足不了山寨版就会满天飞。真正的拉菲产量非常有限,一年也就20万瓶左右,但是据统计其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超过300万瓶,巨大的差异只能用山寨来填补。
有人认为进口高档红酒的价格存在巨大的泡沫,但是有个温州商人对此嗤之以鼻,“当红酒喝进政府官员喉咙的时候,泡沫就会消失”。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半点葡萄酒文化的官本位国家来说,高档红酒就是“洋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