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依托纺织产业的优势,曾经是出口鞋子的重要生产地。但金融危机后,随着原辅料、人力等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出口鞋生产已经成为一个岌岌可危的夕阳产业,一场传统产业“生”与“死”的危机不断上演。常州检验检疫局发挥技术信息优势,引导常州出口鞋生产企业在“危”中寻“机”,通过抓质量、促转型、打品牌,另辟蹊径,让常州鞋稳步“走”世界。
光走低端路行不通
“20多年前,一双最普通的出口布胶鞋在美国市场上卖3美元;现在,同样的鞋在美国还是卖3美元。而这20年中,中国市场上的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上涨了多少倍?”韩耀明,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轻纺科从事出口鞋类20多年的老检验员,对于中国出口低端鞋的微利、对全国上万家出口鞋类企业普遍惨淡的生存状况深有感触。
位于东青和平工业园区的常州兴鹏鞋业有限公司是从制作鞋子模具起家,2007年开始转向鞋类加工出口,经过两三年拼搏,到今年,企业的出口量超过百万双,盈利空间有了明显提升。公司总经理朱建平告诉记者,刚建厂时,只能接些批量大、价位低的低端商品,出口美国大型超市,一双成品鞋最低售价9.9美元,最高售价19.99美元。虽然2007年一年出口了70多万双鞋,但是几乎没能赚到钱。
2010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普涨了30%至40%,尤其是公司生产的主要原材料橡胶由原来的2.2万元/吨一度飙升到近4万元/吨。虽然成品鞋的零售价略有提高,但在巨大的成本涨幅面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企业经营可谓风雨飘摇。
“危机”倒逼“升级”
危机,“危”中有“机”。让韩耀明这个“老检验”欣喜的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真的就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希望。当今的市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越强,就越有核心竞争力。在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帮助下,兴鹏这个做低端鞋起家的企业,稳健地迈出了自主研发设计的脚步。他们把用于服装、箱包的面料延伸到硫化鞋制作上,还在上面添加了珠片设计。企业与美国一个时尚品牌合作的珠片鞋,凭着漂亮别致的外形赢得了很多美国年轻人的喜爱。
在生产管理上,兴鹏鞋业严格按照常州检验检疫局质量管理的要求,从原辅料把关,到生产过程监管,再到成品检测,工序虽烦,但未敢省略,通过引入先进管理体系,强化对员工的技能培训,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产品的质量达到甚至超越国际知名鞋品牌。这为企业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经营战略上,坚实的质量管理基础,让兴鹏鞋业有了挑选客户的底气,他们向国际中高端品牌广发“英雄帖”,从过去的被“客户挑”,到现在的“挑客户”,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依托高品质的质量水平选择高附加值的产品。现在,该企业已经获得拉尔夫劳伦、SNOOP、PONY等大品牌生产授权。在企业的成品鞋展览室内,摆放着一只只做工精细、边角平整、毫无瑕疵的名牌鞋,这些产品都将在商场专柜出售。朱建平坦言,建厂之初,他们的工艺质量远远达不到现在这个水平,要不是在常州检验检疫局的指导帮助下,抓紧练兵,企业不仅得不到与大牌合作的机会,更不会被拉尔夫劳伦评价为中国合作工厂中的佼佼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依靠常州检验检疫局技术信息帮助,通过对服装面料的再利用,从材料选择到外观设计再到开发打样都由兴鹏鞋业自主承担的新款鞋子,由于体现了更多的“兴鹏元素”,珠片鞋的利润比给POLO等大品牌代加工高5%,成为该企业的拳头产品。
小订单孕育大利润
过去,鞋类企业都喜欢接大单、长单,而兴鹏鞋业从小订单中尝到了甜头。为了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兴鹏开始从强质量和转战略上下功夫。
从去年开始,企业便一改接大批量订单的风格,逼着自己多接小订单。以前兴鹏一年到头只做固定的十几款产品,现在一个月的订单批次可能达到两三百个。小订单工艺种类繁多、管理要求更高,虽然给工厂组织生产带来了不少挑战,但也帮助他们在获得更高利润的同时,不断提升生产和管理水平,锻炼工人技能,开拓涉及人员思路。通过小订单,工人们接触了、掌握了各种制鞋工艺,管理层也学会了科学高效地统筹生产。同时,在常州检验检疫局的指导下,围绕市场需求的指挥棒,通过设备更新换代升级、定期组织员工培训、调整配方、输送设计人员到大工厂交流学习等手段,企业上下获得了经验,开拓了眼界,产品质量迅速提升,2011年1-10月份实现利润增长达35%,实现了产业的华丽转身。
在常州,鞋类出口企业依靠重新整合资源和拓展市场,抓质量,强基础,转型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在逆境中焕发了生机。目前,常州地区出口鞋类登记备案企业共20家,今年来出口合格率达100%,尤其是第三季度以来,常州出口鞋类产品止跌回升态势明显,出口批次、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9.6%和5.5%。(谢同彬 张小英 韩耀明)
谢同彬 张小英 韩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