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子女有望实现异地高考
须满足条件且在该城市连读中小学 市教委建议尽快出方案
本报讯(记者周逸梅)“虽然各个省份情况不同,但原则上,我们将坚持‘有条件的准入、无条件的高考’这样的方向。”昨天,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表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已经在城市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习,那么他们就有权利在所在城市参加高考。
在今年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提出要解决异地高考,异地高考成为最被关注的教育热点。昨天,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实施一年来贯彻落实有关情况。根据教育部发布会上宣布的内容,目前全国约有1167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比上年增长12.7%。
在发布会后,袁振国针对异地高考表示,目前各省份情况不同,随迁子女特别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所面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一些省份或城市已经放开,也有的省份是有条件的允许随迁子女特别是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入学。”而北京、上海和广东三个人口流入地是实现这一方向最困难的地区。
袁振国介绍,教育部等部门对于异地高考的解决办法,将形成国家层面的指导意见,目前正在调研和研究,然后是鼓励地方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政策。
据专家介绍,“异地高考”是指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在考试和录取方面和当地学生享受同城待遇。
各地的教育资源还有差异,一旦放开“异地高考”会否造成“高考移民”等投机性的行为?袁振国强调,所谓的“有条件准入”是说,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入学,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比如父母在这个城市持续几年的工作、纳税等。而一旦符合条件并已经在城市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习,那么这些随迁子女就有权利在所在城市参加高考。
但是由于该问题涉及面广,需要调研,听取的内容多,各地的差异性大,袁振国表示,虽然今后一定要解决该问题,但是目前并没有时间表。
-北京举措
在京高考要考虑人口调控
《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提出,对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将满足他们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这一政策,给今后实现异地高考奠定了基础。
据统计,本市流动儿童已达到42万,其中有67%在公办校借读。今年公办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到70%以上,到2012年实现基本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目前北京户籍的孩子出生率逐年下降,而流动人口的子女却不断增加。今年开学,本市进入小学的孩子中,外来人口数量已经超过43%。
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韩嘉玲表示,把高中教育也纳入到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保障体系中,使他们在京接受高中教育时有望免除借读费、学校招生门槛等种种限制,得到与北京学生一样的待遇,这一做法也显示出政府一种务实的姿态。但她同时也表示,“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最大的障碍是高考”。在她调查的在京打工的农民工家庭中,几乎都是因为这些问题,最后不得不将孩子送回原籍读高中,或者直接辍学进入社会。
北京市教委曾就异地高考表示,人口不断膨胀已经成为北京建设现代化城市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北京市正在研究关于人口有效调控的政策措施,在京务工人员子女在京参加中高考的问题也必须纳入北京市人口有效调控的政策框架中考虑。市教委建议由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在首都人口规模有效控制总体政策框架下,尽快研究京外户籍人员子女在京参加高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他山之石
10类考生受益上海新政
上海已经在“异地高考”问题上探索多年。今年,有10类非上海户籍考生可以在上海市参加全国高考,而一年前只有8类人可以参加,5年前这个数字则是6类。这10类非沪籍考生主要包括了持引进类人才居住证父母的子女、支内支边知青的子女、在上海就读中职的学生、外国侨民等。其中,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和市教委批准的其他特殊情况考生两类,是今年新加入的。
-个例
在北京难高考“被出国留学”
李女士全家来京已10年,儿子从小学二年级在京借读,今年刚从人大附中毕业。因没有北京户口,他无法参加北京的高考,只能通过申请出国留学,继续求学之路。
“其实我们早已预料到这个结局。”四年前,李女士通过申请“绿卡”(北京居住证)为儿子争取到了在北京考高中的机会,“从此,我和老公就意识到要尽快帮孩子选国外的学校,以备无法在京高考”。李女士无奈地称自己的儿子是“被出国”。
她算了一笔账,大学四年,儿子出国需要比在国内大学学习多掏100万元。为此,夫妻俩拼命工作,攒钱。“我每天6点出门赶公交车,几乎从不打车,也很少添新衣服,甚至计划过把北京的房子卖了为儿子筹学费。”
而大部分和李女士类似的家庭,因无力支持孩子留学,选择在高中阶段就把孩子送回老家,虽然老家对于从小在北京读书的孩子来说是陌生的环境。
还有一些家庭把眼光放在了北京周边。潘前贵20岁就来到北京在建筑工地打工,两个儿子都在北京出生。在孩子在京读书的问题上,潘前贵一直比较悲观。“高考回原籍考的政策恐怕一时难改变。”也因如此,潘前贵于2008年在燕郊买了房,指望买房落户的政策,把一家人的户口转到河北。早在一年前,他就把初中毕业的大儿子送到了河北三河一中,小儿子毕业也同样去那所学校。潘前贵说,在那所学校还有不少这样的在北京打工家庭子女。
离两个孩子参加高考的日子不远了,不过潘前贵认为他们享受不到异地高考能带来的好处,但是对于未来,他变得乐观,他希望取消户籍限制,无论在哪都能参加高考。
-政策解读
异地高考难在户籍和高校招生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表示,教育部认为农民工进城是个趋势,也是城市建设所需要的,如果这个城市觉得父母可以在城里工作,就业证、暂住证齐全,“那么我们认为,城市就要负责他的孩子上学问题”。农民工在一个城市就业时,同时要想到他的子女就学问题。“如果父母不在这个城市就业,而孩子在这个城市就学,那是不合理的,否则全国就有点乱了。”袁贵仁说,城市需要的人才,也不只是高端人才,而是包括技工等在内的一般人员。如果城市需要这样的人,就要负责其子女就学问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异地高考”破解的难点,涉及到户籍制度和高校招生权这两个需要全国通盘解决的问题。
他认为探索“异地高考”与破解“高考移民”,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需要国家统一布局,很难靠一个地方进行试点。虽然目前各地的教学课本和考卷不同,但关键在于只有户籍制度和学籍绑定才能报名参加高考的制度。
熊丙奇说:“异地高考改革还应该与高考改革结合起来,现行的高校自主招生,还与统一高考联系在一起,而统一高考要求‘户籍+学籍’相结合的报名制度。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真正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打破集中录取。”
-相关发布
今秋拟资助贫困儿童入园
关于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是从去年延续到今年的一个教育热点。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介绍,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具体政策,拟由中央财政安排一定规模的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他透露,正在研究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拟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透露,根据他们的跟踪调查,学前教育的入学率在2010年还只有51%左右,经过一年,目前已经超过了60%,成效是比较明显的。
高教改革启动学院改革试点
杜玉波介绍,目前启动试点学院改革,探索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以学院为基本单位的综合性改革。这些试点学院,将成为高教改革中的特区,在这里,实行教授治学、教师聘任、自主招生等制度。“当前,破解高等教育发展深层次矛盾,关键在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学院就是一项以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为核心、以学院为基本实施单位的综合性改革,实际上就是在高校内部选择一些学院,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
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创新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扩大学院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实行教授治学;二是改革教师聘任、考核和评价制度,实行聘任制,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书育人;三是改革人才招录与选拔机制,完善自主招生制度;四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目前,试点学院项目已被列入今年国家教改办重点推进的20个重大项目之一,已从高校和咨询委员会专家推荐的55所高校中初步遴选出26所高校。“下一步,我们将组织这些高校科学论证,完善方案,正式确定试点单位,全面推进试点学院改革。”
因为南科大的改革,引起社会对于高教改革的广泛关注。杜玉波强调,对于高等学校开展改革试点,要按照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积极稳妥,扎实推进。既要鼓励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又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搞好统筹规划、精心设计,确保教育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