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可口可乐为何在大陆底气十足
3年前,“零糖分零卡路里”的零度可口可乐高举着“健康”的大旗杀入了竞争激烈的碳酸饮料市场,并以另辟蹊径的“无糖”战略拉开了可口与百事两大巨头之间新斗争的序幕。
但问世以来,“健康”的零度可口可乐就屡陷食品安全危机,争议不断。
7月17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分公司——上海可口可乐饮料公司的“零度可口可乐”原液在台湾被检测出含有禁用防腐剂。
“送错”的问题产品
根据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公布的消息,来自上海可口可乐饮料公司的“可口可乐ZERO PM原液主剂饮料配料”被检验出含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防腐剂,每千克含量为2.062克。此外,原液中含有的另外两种防腐剂“苯甲酸”和“己二烯酸”超标。
据了解,此次被查出的“问题产品”是用于现调机中勾兑使用的浓缩原液,如麦当劳等快餐店所销售的杯装饮料产品,而不是一般超市销售的瓶装饮料。
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公共事务及传讯部总监翟嵋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在经过稀释后,‘苯甲酸’和‘己二烯酸’的含量是不超标的。”
但另一种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按照台湾规定是“不得添加在碳酸饮料内”。
对此,可口可乐在台湾的分公司——台湾太古可口可乐公司的公共事务总监许雅慧的解释是“配料送错了”,“该批原液是其他地区所购买,并非台湾太古可口可乐所采购,是不小心误送到台湾的。”
这些原液原定运往哪个地区?翟嵋未予回答。
可口可乐的解释并没有阻止事件的进一步恶化,台湾“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食品组”组长蔡淑贞随即表示:“不合格产品已被海关截获,未进口台湾。”
台湾媒体评论说,荒唐的“送错”解释进一步降低了可口可乐的信誉度,“一个不负责任的企业应该为此付出代价。”
大陆是“避风港”?
中国医科大学副教授王旭元对《中国经济周刊》介绍,“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危害主要是“对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但这种防腐剂安全性较高,“致死量为每公斤4克”,即一名体重50公斤的人每天摄入200克才会致死。
但正是这种安全性较高的防腐剂,在台湾却是被明令禁止的。
“此次台湾涉及的防腐剂是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的食品法律法规所认可的安全添加剂之一,并被广泛接受可安全使用于食品及饮料类,但是台湾地方法律规定不容许使用在汽水中。”可口可乐公司发给《中国经济周刊》的声明中如是表述。
翟嵋解释说:“被检出的这种防腐剂是现调机浓缩液的一些制造原料中自然带入的,并非刻意添加,稀释后的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浓度非常小,仅为0.015毫克/千克。”按照大陆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属于可以添加在碳酸饮料中的防腐剂,其最大使用量为0.2克/千克。”
“符合中国大陆的相关规定”令可口可乐底气十足。同时,涉及此事并一直保持沉默的麦当劳公司也首度开口表示:“麦当劳餐厅现调机销售的杯装零度可乐符合国家相关食品标准。”
“符合大陆食品安全标准”再次成为跨国公司乐于使用的“挡箭牌”。2007年,在英国引起争议的廉价防腐剂“苯甲酸钠”在中国大陆顺利过关,2009年,在委内瑞拉遭遇游行抵制的“阿斯巴甜”也在中国大陆得到了“安全”的评价,理由都是“符合中国政府有关健康及食品的法律法规要求”。
翟嵋表示:“符合相关法规规定,所以没有必要召回。”
中国标准更宽容?
2011年7月,瑞典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称,包括雀巢在内的9种欧洲知名品牌的婴儿食品含有毒重金属砷、铅与镉。在我国,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标准只对砷、铅两类重金属元素提出“限量”要求。雀巢事后发表声明称,雀巢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婴幼儿食品完全符合中国法规及标准的要求,消费者可放心食用。
2011年4月,肯德基的全家桶与可乐杯在中国大陆被查出有可能含过量荧光增白剂。上海肯德基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荧光物质检测合格,符合国家标准。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要求,食品包装纸生产企业必须通过生产许可,不得人为添加荧光增白剂。
2010年7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爆出麦当劳出售的麦乐鸡中含有玩具泥胶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石油成分的化学物质“特丁基对苯二酚”。麦当劳发出声明称,这两种物质“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肉制品、油及油炸食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