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上班、回家、出行,电梯成了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设备。近年来,我国的电梯保有量猛增,但是在电梯质量、维修保养等方面却有所缺失。在这种情况下,电梯隐患尤为突出,电梯事故也层出不穷。北京地铁发生奥的斯电梯致男童死亡的事故后,许多城市都对公共场所的电梯进行了安全大检查,希望频发的电梯事故电梯能为电梯公司和有关部门敲响警钟,使惨剧不再上演。
事故频发 电梯如何支撑中国城市运转
最近发生的几起电梯事故,让人们突然发现,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电梯几乎已成为“腿脚”,支撑着整个城市的运转,这也让人们反思,如何使“城市的腿脚”更为结实。
一位在电梯业工作几十年的专家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台电梯一般六七十万元,有的七八十万元,但现在一台相同配置的电梯,也就10来万元。17年前,一台电梯安装费用要10万元左右,现在只要两万元。其中,有生产量增加、技术改造等因素,但越发激烈甚至趋于恶性的竞争环境也不容忽视。“如果坚持很高的标准,坚持原则,基本上拿不到订单。”
上述人士指出,近年来房地产飞速发展,其中高层民宅电梯隐患尤为突出。因为房屋所有者和使用者都是业主,但采购电梯的人既不拥有也不使用电梯,维保的情况也类似。在这种情况下,价格超越安全性,成为决定是否使用某台电梯的第一要素。
“在现有的利益和责任格局下,再加上恶性竞争,城市建筑电梯安全隐患在所难免。”他说。
黑一小区8部不合格电梯被查封
20日下午,黑海甸五西路万恒城市花园小区8部不合格电梯被黑质量技术监督局查封。该小区物业称查封电梯,可能影响业主出入,要求质监部门延缓查封,但遭到拒绝。
万恒城市花园小区部分业主介绍,该小区有多部电梯存在安全隐患,业主们乘坐时非常不放心。“我被电梯卡过,而且还遇到过电梯突然下降的情况,现在想起仍心有余悸。”业主王先生说,“电梯不整改好,业主们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7月14日,黑质监部门接到该小区业主举报后,对万恒城市花园的18部电梯进行了全面检查,并邀请技术人员对这18部电梯进行全面检验。
乌鲁木齐市的8000部电梯安全检查
7月中旬,乌鲁木齐市质监局根据自治区质监局的要求,对乌市电梯运行情况进行了大检查。
据统计,目前乌市共有8000余部电梯,其中多数为直梯。国家没有给出具体的年限规定,但电梯在使用中肯定会发生磨损和老化,迟早是要报废的。我国房地产政策、房产管理或物业管理政策及市政政策,均没有对电梯使用寿命到限需要更换电梯时,作出相应的处理对策和资金来源规定。
威海"拉网式"排查公共场所电梯
自7月19日起,山东省威海市质监局集中时间对全市公共场所电梯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电梯安全运行。在首批检查的9部电梯中,乳山一部“问题”电梯被责令停用。
据介绍,威海市质监局将集中一个月时间对全市电梯进行安全排查,重点对电梯维保单位的法人资格、维保人员资质予以确认,要求被列入改造计划的老旧电梯必须在年底前完成改造,否则予以查封。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将立即责令停运,并加大对“问题”电梯的处罚和曝光力度,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太原11000台电梯大“体检”
电梯除了维保公司每月两次的维护保养,每年还要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体检”,并涉及到50多个细节检验。“电梯在安装过程中就要进行监督检验。”太原市质监局特种设备监察处专家聂军表示,其中直梯的检验包括8大项目,自动扶梯包括驱动和转向站、扶手装置和围裙板等13个项目,都涉及52个细节的检验。据介绍,检验电梯至少需要两个人,而一部电梯的检验至少需要1个多小时。
聂军告诉记者,目前太原市有11000余台电梯,其中8000余台性能良好,3年内未发生重大电梯事故。
银川市集中对人员聚集场所电梯“体检”
7月20日上午,记者再次跟随银行市质监执法人员对我市人员聚集场所电梯进行检查,检查人员发现,银川商城8部手扶电梯因防逆转装置不可靠已停止运行。
目前,在各电梯电子监管试点单位的支持下,我市已有44家试点使用单位、15家电梯维保单位加入到电梯电子监管系统。
是什么因素在酝酿电梯惊魂
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工程师李立(化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现在国内电梯的设计、制造都有一套严格的国家标准,安装后还要接受国家特种设备监督部门的验收和年检。“目前建立的监管体系还是比较完善的,但检测不到位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但近期频发的电梯事故,却向一年一次的年检制敲响了警钟。北京地铁方面称,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6月刚通过电梯维保,未查出任何隐患。但距离去年8月的年检,已经有近一年之久。对此,也有网友及电梯业内部人士质疑:“年检只是一年一次的定点维护,不足以保证电梯的全年安全,尤其是一些超负荷运行的电梯。”
“虽然形式上每部电梯都有人在定期做清洁、润滑、检查和调整,现实中,却有不少负责电梯维保的公司为了节约成本,使维保流于形式。”中国电梯协会张乐祥副秘书长告诉记者。多位业内人士也不约而同地表示,没有明确、统一的报废年限,或许是威胁电梯安全的最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