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不断完善“一主多协”体制,进一步强化职能目标量化考核措施,对落实业务计划实行百分制考核,定期通报量化考核结果,明确工作重点和薄弱环节,推动食品小作坊和预制构件工作的创新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创新实现食品小作坊区、镇、村三级全覆盖监管。
通过坚持推行量化考核发现,食品小作坊质量安全是群众关注的焦点,更是完成监管工作的难点和薄弱环节。为克服这一难题,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局党组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率先在直属局成立食品安全科,深入开展小作坊的调查摸底、宣传发动、告知核查等规范监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今年累计摸清食品小作坊120家,完成核查99家,发放提醒办理通知书100家,发放《合格告知单》49家,《不合格告知单》50家,及时向区工商局发送有关小作坊的抄告4份;完成小作坊加工人员健康体检和培训86人。
首先是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及时向区政府报告小作坊质量分析状况,结合全区实际,食品科起草了《襄州区食品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文件,以襄政办发[2011]57号文件,印发到各镇和各职能部门。局抽调专班人员,配备1辆工作用车,向全区13个镇政府送达了区政府关于小作坊整治摸底的文件,各镇高度重视,动员到村、组力量,进行层层上报,摸清了小作坊工作量。
其次抓好宣传发动。针对摸清的食品小作坊底数,食品安全科逐家逐户上门宣传发动,向业主宣传小作坊的定义、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发放两书:“提醒办理小作坊合格告知单通知书、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告知书”、签订两书:“企业负责人坚决不使用非食用物质承诺书、企业采购人员不使用非食用物质责任书”。
最后联合开展专项整治。在摸清底数、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及时通报小作坊工作动态。一方面联合区食安办、区工商局规范小作坊监管,对外编发六期30家合格食品加工小作坊工作通报。对无证照的,包括加工条件达不到办证要求的,或者拒不办证的,食品安全科按照工作程序下达不合格通知后,报告区政府以无照经营为由转交工商查处,同时把无证照经营的名单抄告工商局。今年核查共有50家不合格小作坊名单向区政府做了汇报,同时分为5次抄告了工商局。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组织的中秋、国庆等节日食品安全大检查;配合工商部门办理4次移交过来的无生产许可证食品小作坊监管,督促其规范生产加工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内部联动,对于加工环境特别差、加工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和拒绝办理合法加工相关证件的,联合局直属、稽查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管重罚,坚决查处和取缔。在对杨安辉碱面加工点检查过程中,抽样检测后发现里面含有非食用物质硼沙,即对其进行了严格查处,同时帮扶该企业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培训化验人员,提高出厂自我检验能力。截止目前,端掉和取缔食品加工小作坊2家。另1家为加工环境特别差并且不申请办理相关证件的吴清香“蛋白肉”加工点,对无证小作坊起了很大的震摄作用。
二是创新开展预制构件整治,确保建筑材料安全。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产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村建房和城市工程的建筑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人身健康、财产安全。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襄州区空心板生产企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目前已有近100多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生产企业。但水泥预制构件和食品小作坊监管难度不相上下,各镇预制厂不同程度存在不严格按照空心板技术规范组织生产、偷工减料、配筋不合格以及拒绝接受质量监督检查等严重违法违规的现象,巡查人员在检查时需要携带检测设备,费时辛苦,为监管到位,局直属分局设立创新科,重点抓好预制构件的监管。
首先及时将开展专项整治情况上报区政府,引起政府高度重视,政府办成立了预制构件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以襄政办电[2011]24号文件印发了全区开展预制构件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区质监、工商、公安分局对石桥镇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生产企业进行了现场整治。
其次,对辖区内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生产企业进行调查摸底,要求各生产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企业从“查生产企业资质(营业执照)、查质量信誉、查进货渠道、查检验报告、查实物质量”等五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自查。
其三,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创新科监管人员依据《产品质量法》、《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产品现场检测,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企业和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光圆冷拔丝违法行为进行查封,并按程序予以销毁。同时,督促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生产企业针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全面完善原材料的进货、验收及管理等环节的制度和措施,以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的产品质量,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建设工程所需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始终处于“可知、可控、可溯源”的状态。(欧阳锡辉 高云)
欧阳锡辉 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