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教师”群体记者调研报告
怀着培养伟人的心教育孩子
十里河桥东侧,虽然紧邻三环,却有着城乡结合部的影子。在一片卖装修材料的小店和大杂院中间,两栋粉红色的小楼格外醒目。“星河双语学校”,路边蓝底白字的指示牌让人有点疑惑,在这样的地段看到一所“双语学校”总让人觉得有些“穿越”。
美
打工子弟校教出“小冠军”
原来这是一所打工子弟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长大多在十里河建材市场做小生意。全校900多个孩子,共20个班。教学楼是这个暑期刚刚加固完的,墙体加厚了,重新粉刷过,地上铺了地砖,教室里显得亮堂堂的。“这次政府投入了500万,相当支持。”看着加固后的校舍,校长李守义显得很满意。
因为一次乘坐国际航班,因不会说外语要不来开水的经历,李校长立志要办一所双语学校。“不会说外语,连一杯热水都要不到。”2006年,李校长办起这所打工子弟学校,并在学校开设了英语实验班。“英语就要多听多说,我们实验班的孩子,每周上十节英语课。”
2009年,李校长带着实验班的打工子弟去参加北京市剑桥少儿英语大赛,他们所在的考点有27个孩子考了满分,其中4个都是星河双语学校的孩子。去年孩子们参加北京百校英语艺术大赛,一共16个奖项,这些打工子弟拿到了两个。
“我们的孩子不比北京孩子差。”在星河双语学校,每个老师都这么说。为了这些外来孩子,老师们拿出所有的爱心和热情,没有人计较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是否成比例。
甜
工资一千七照样乐和干
刚从河南师范大学毕业的田利红,上学期在星河双语学校实习,这学期刚刚成为学校的正式教师。虽然是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但小田看起来精神、干练,已经很有老师的样子。“不要拍我右边的脸啊,长了痘痘。”对着摄影记者的相机,小田笑着说:“我们班的学生说了,老师年轻,所以长痘痘。”
因为是工作第一年,田利红的实习工资只有1700多元钱。为了节省房租,她没有选择租学校附近的房子。“我现在住次渠,跟人合租,一个月加上水电费600多。”住得远的代价就是要早起。“早上6点必须出门,必须赶上6点18分那趟车,否则到学校就晚了。”孩子们每天7点半之前到校,田利红7点就到学校做好准备工作。“这学期开始,学校给老师提供免费早餐。以后天冷了还可以在学校吃到热腾腾的早点,挺好的。”
20多岁的小姑娘,正是爱美的时候,但是田利红说,自己已经一年没买新衣服了。“现在的钱,除了房租,再买点吃的、用的,基本剩不下。最近鸡蛋涨得太厉害,上周都卖到5块5一斤了。”
经济上的不宽裕并没有影响田老师的好心情,笑容始终挂在她脸上。“我们学校氛围特别好。老师们对我都很好,就像妈妈对女儿一样,孩子们特别朴实,也很听话。”
田利红说,刚开始来学校实习的时候教的是四年级,第一次进教室,看着满满一屋子的学生,心里有点紧张,但是她很快就和孩子们打成了一片。“外地来的孩子,很多都比较胆小,不敢跟人交流。我在班里放了一些彩色卡片,告诉他们,如果有话想对老师说,可以写在卡片上,压在纸巾盒下面。他们经常把自己的悄悄话写下来告诉我。还有孩子很关心地写,这几天老师打扮得不漂亮,是因为太累了吗?”在田利红眼里,这些孩子比“城里孩子”更真诚、更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