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回望历史,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性教育始终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一种常见的担心是:性教育会提早唤起青少年的性意识,这样反而会促进他们的性活动。因而,学校要开展性教育,一些家长就会觉得,这个事情不一定好——过早让孩子知道了“那些事”,是不是会促进他们的性觉醒和性成熟呢?
用科学的眼光来看,这个说法是不妥的。因为性觉醒、性意识或性冲动,都是生理现象,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并不能改变这个自然的过程。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如果没有正面的性教育,青少年照样能够轻易地从很多途径看到与性有关的内容。因为孩子有天生的好奇心,而且他们越不知道,就越好奇。可见,在“闭上眼睛不承认”的思维下主张不进行性教育,并非上策。
如果整个社会能够达成这样的共识:应该正面地进行性教育。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应该在什么时候、如何开展性教育?其实,这才是一个更大的争论。
最近,国内有一些小学开展了性教育的项目,有报道称,小学性教育的教材 “尺度很大”,甚至还有人开始在幼儿园里进行性教育。这样的做法,我觉得不妥。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用过家家一样的游戏方式,通过角色扮演,讲讲男女有什么区别是可以的,但用不着去讲太细的生理知识。在这个早期阶段,孩子还没有对性的问题产生想法,我们为什么要做得太早、太多?即使国外有类似的做法,我们也不应该照搬。
性教育需要分阶段规划
女孩到了十二三岁、男孩到十三四岁,就开始进入性成熟期,就有了性意识。因而,这个年龄段是进行性教育启蒙的最佳时期。从这一点来看,大概在小学高年级的时候,孩子们朦朦胧胧地开始关注一些相关的问题,所以最好开始给他们讲一些简单的、初步的道理。比如“男女是怎么回事”等生理卫生知识。重点要谈性成熟前后人体生理的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会带来什么:比如月经的出现、男性分泌物的增多。此外,面对自己身体的变化,应该怎么处理:比如会不会有经前期紧张,应该注意什么;男孩外生殖器开始发育,分泌物增加,这种事情甚至跟父母也不好谈,学校性教育就应该讲清楚。所以,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的性教育应该以生理卫生为主,不涉及其他。
在进入初中之后,除了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要开始讲述性心理和性道德的核心观念。这些问题既包括“爱情是怎么回事”,也要把责任、法律问题讲清楚。比如,要让青少年知道,男女发生性关系就有可能有孩子,对此两方都要负责任。这样,就把性教育作为基本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来完成,这应该是在初中阶段进行性教育的核心。
其他的问题则可以暂缓,比如戴避孕套的技巧、避孕的方法等,我个人认为这些问题不一定要作为这个阶段必须的内容。
在进入高中以后,在性教育的方式上可以从“灌输知识”,转变到“以问题为导向的性教育”。在这个阶段,应该结合社会上出现的各种现象,和学生自身遇到的问题,用讨论、专题的方式展开。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碰到的问题,这些问题常见的包括,感情问题、恋爱和学业的关系,避孕、怀孕、疾病的防治。此外,他们在接触媒体、网络、文艺作品时会碰到一些问题,其中包括色情文化的影响。如果不能把色情文化中所表现的虚假、夸大的信息进行澄清,就会对年轻人造成负担。这些问题都要在高中阶段或大学初期解决好。和早期的性教育不同,这一阶段必须从他们面对的问题和困惑入手,性教育的内容没有固定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