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蔬菜难逃一抹 5元催熟剂让1亩西红柿多赚3000元

  □据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外表红彤彤的西红柿,捏起来硬邦邦的,切开后籽是绿的,吃起来像是没长熟;黄瓜通身碧绿带刺,“身板”笔直,顶上还有一朵小黄花……这些外表诱人但似乎有些“异常”的蔬菜,在各地菜场并不少见。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蔬菜不少是在还没有成熟时被抹上“催熟剂”,提前上市,进入百姓餐桌的。

  令人担忧的是,催熟剂是否可以随意使用,到底有没有害,有关部门竟给不出明确说法。

  用过催熟剂卖相好价格高

  安徽省最大的“菜篮子”——合肥周谷堆蔬菜批发市场,接受采访的多位菜贩坦承,很多菜农在蔬菜未成熟时,使用一种叫“乙烯利”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用来加速蔬菜成熟。

  黄瓜“一抹”就变粗——寿光王姓菜农说,他家黄瓜地里用的是“绿直灵”(另一种催熟剂),从幼苗时开始打,一茬黄瓜要打五六遍。

  安徽菜农马大爷说,使用了植物“激素”,一般瓜身会变直变粗,顶花色泽鲜艳不易脱落,刺细长扎手。而正常成熟的黄瓜,顶花会枯萎、自然脱落,外形比较弯、个头也不大。

  长期贩运蔬菜的曹老板透露,现在菜农用“催熟剂”很普遍,很少人等到九成熟再摘下来销售。“经过催熟的西红柿比我们本地正常长的卖相好看、更受欢迎,且价格卖得也要高一些。”

  记者在山东、安徽等地一些农资市场了解到,几乎每家门店都出售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普遍反映销路很好。一位店主说:“谁家大棚不用这个?几乎是100%用!”

  5元成本增收3000元

  一些菜农说,“催熟蔬菜”可以早上市,多赚钱。来自上海的孙姓菜农介绍说,使用催熟剂的目的就是提前上市,赢得价格优势。今年的市场行情比较好,西红柿的批发价卖到了1.8-2元/斤,相对于自然成熟的来说,催熟西红柿价格平均要高约0.8-1元/斤,按亩产3000斤西红柿计算,1亩地催熟西红柿能多赚3000元左右。“这个药剂很便宜,今年1亩地西红柿产量约3000斤,而药剂的成本也就在5块钱左右。”另一位菜农说。

  用了“催熟剂”后还可以增加产量。江苏一位黄姓菜农对记者说,正常长的黄瓜亩产5000斤左右,用了可以到8000斤。

  外观好看,卖得快也是原因之一。这位菜农说,用了“催熟剂”的黄瓜瓜色鲜嫩,比较好卖,大家都喜欢买。“另外,保存期长,在菜场不用药的两三天就发软、很难卖掉,而用药的至少能保存五六天。”

  缺乏检测标准和手段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教授蔡建伟认为,在国家标准内合理使用“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可以的,但若超量、超标使用,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然而,专家也表示,由于“催熟剂”的使用标准不健全,相关监管部门很难也很少去监控菜农是否规范使用“催熟剂”,“催熟蔬菜”是否安全仍是一个“谜团”。

  按照国家规定,为了使部分果蔬果实早转色,允许在绿熟后期用乙烯利等植物激素催熟。根据国家规定,乙烯利在番茄(西红柿)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不能超过2mg/kg。该国标对于乙烯利的适用范围仅为番茄、热带及亚热带水果、棉籽三类食物。但当前使用乙烯利的蔬果很多,如西瓜。

  江苏南京市的黄姓菜农告诉记者,现在批发市场检查主要查的是农药残留量,并没有检测激素类用药的情况。

  一些基层农业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在“无公害蔬菜”的检测体系当中,没有“催熟剂”的相关检测指标,尚缺乏相应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手段,因此无法判断植物激素的使用是否过量。这方面确实是盲点。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1. 1网曝江西崇仁网吧黄色录像随便看 文化局称管
  2. 2蚂蚁物流自曝丑闻 称中石油一搬迁项目存内幕
  3. 3职业打假人举报药店售假 称药监局约其私了
  4. 4驰名商标企业被指不讲诚信遭堵门讨薪
  5. 5京沪高铁三天两次趴窝 网友微博称看到火花
  6. 6防倒溜装置失效 奥的斯面临缺陷调查
  7. 7胶州湾大桥总工程师:螺丝没拧紧不影响通车
  8. 8云南拟任副厅级女干部被指履历造假 3年提4级
  9. 9银行高价“买”存款 100万存1天利息就有两三
  10. 10王海状告蓝月亮及杨澜 称其产品含致癌增白剂
  1. 1丘振良:被卷入郭美美炫富抹黑红十字会事件的
  2. 2刘嘉玲被绑视频遭曝光 揭开当年裸照事件真相
  3. 3婴儿接种卡介苗后全身萎缩
  4. 4珠海惊现公务员嫖娼视频 7段性爱视频曝光遭敲
  5. 5《建党伟业》发布会叶璇晕倒 不慎走光尴尬引
  6. 6《非诚勿扰》女嘉宾酬劳曝光
  7. 7歌手马睿菈“陪睡”视频一夜八万遭曝光
  8. 8民工曝内幕转包致隧道少用钢筋 有坍塌危险
  9. 9沧州市农信社15天年假 工资发了6万多
  10. 10北京城北市场沙琪玛全下架
  1. 1中国质量万里行6月投诉统计报告
  2. 2过期食品监管难 休闲食品成“重灾区”
  3. 3管理培训行业中的“潜规则”
  4. 4自主品牌汽车质量究竟差在哪里
  5. 54S店主动延保更有利于谁
  6. 6液晶面板产业变局加速
  7. 7网络书店突起改变了什么
  8. 8直销进入准开放时期
  9. 9空气能热水器涉嫌违反3C认证规程
  10. 10乳业标准要与国情相符
中国质量万里行|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1 京ICP备060592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