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让企业家血管里流淌质量血液
福建省质监局党组书记 施文
支树平局长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提出了12个问题,这些问题抓住了当前质量工作中要“怎么办”的核心问题。我认为,企业是质量责任的主体,提高抓质量工作的有效性,最根本的是要让企业家增强质量意识,也就是要让企业家血管里流淌着质量的血液,让企业承担起主体责任,为社会创造安全优质的产品。
近年来,我省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行业性产品质量和加工食品安全问题。2011年全省加工食品实物质量抽样批次合格率为96.4%,比2010年提高2.4个百分点。这小小的2.4个百分点背后,凝聚的是全省质监人抓质量的心血,也反映出全省生产企业质量意识的逐步增强和全省产品质量水平的逐步提升,体现了抓质量工作的成效。
要让企业家承担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就要从法律制度、道德约束、信用评价、奖赏惩戒等各方面去完善,推动企业家讲质量、重视质量,从一家企业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要让它的拥有者也就是企业家流淌着质量的血液。质监部门要善于宣传、动员全社会重视质量,要形成合力,创造氛围。抓质量不是单靠我们自己就能做好的,质量监管离开了政府的重视和职能部门的支持,就无法取得成效。
让企业家流淌着质量的血液,让企业成为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并不是把质量安全的重责全推给企业。作为质量工作的主管部门,质监部门要通过强有力的服务,为企业创造高质量的产品保驾护航。要使质量的血液流淌顺畅,我们就要服好务、把好关,形成一种质量血液流淌顺畅的推动力。一方面发挥质监部门技术支撑优势,一方面借助行政执法手段,依法严格对企业进行监督,把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念头扼杀在萌芽之中。
对食品安全监管7种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对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的生产企业进行质量约谈,对企业建立质量信用制度,积极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企业质量信用管理信息系统。这些创新的监管手段,就是要时刻警醒、鞭策企业抓好产品质量,在外部给企业形成巨大的压力,让企业能更自觉地把产品质量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