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名牌产品队伍又添157个新军
为“贵州制造”筑牢承重墙
□ 韩 雄 本报记者 刘 艳
“要重视对我省自主品牌的保护和宣传,增强企业和全社会保护自主品牌的意识和责任,努力把‘贵州制造’打造成优质产品的标志。”11月23日,贵州省副省长谢庆生在“2011年贵州省名牌产品颁证授牌会”上如是说。
谢庆生要求贵州省企业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任务,搭建用名牌整合资源的平台,全力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努力形成一批代表贵州产业和区域优势、代表贵州企业竞争力、代表贵州并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充分发挥名牌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产业聚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今年贵州省名牌产品评价是继2009年该省停止此项工作两年后的重新启动年,标志着该省名牌培育及战略推进工作将重新健康有序进行。据了解,今年,贵州省企业申报名牌的积极性很高,共有244家企业的352个产品参与其中,经过审查,有171家企业的268个产品符合参评条件,创该省名牌产品申报数量历年来的新高,最终有98家企业的157个产品胜出,获得2011年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
今年贵州省名牌产品评价工作具有6个特点:一是规模总量进一步壮大,是1997年贵州省开展名牌评价工作以来最多的一年。二是产业覆盖进一步扩大。紧紧围绕贵州省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对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民族医药、特色食品、旅游商品等重点产业的优质产品进行培育扶持,并积极开展潜力产业的名牌推进工作。三是民营企业名牌比重显著提高。今年入围贵州省名牌产品的民营企业产品共有83个,占该省名牌总数的52.9%。四是民族特色工业产品崭露头角。如贵州省丹寨县的硒锌米、石阡县的苔茶等民族地区产品达11个。五是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今年入围贵州省名牌产品的装备制造业产品达41个,占该省名牌产品总数的26%。六是评价方案进一步完善。今年重新修订发布实施的《贵州省名牌产品评价方案》,提高了对企业发展评价的分值权重,引入了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指标,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思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创名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贵州省自1997年开展名牌评价工作以来,不仅有力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有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来自贵州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到2010年,该省中国名牌产品和贵州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3456.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9.3%;实现税收619.7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7.5%;实现利润475.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0.7%。
贵州省质监局局长、党组书记张伟力说,目前,贵州省名牌产品建设与外省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名牌产品数量规模总体偏小、名牌产品竞争力不强、名牌产品区域发展不平衡以及区域特色经济缺少名牌产品的有效支撑和服务业名牌创建工作尚未起步等。为改变这一现状,今后一段时期,贵州省要从5个方面重点推进名牌战略:一是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二是积极营造名牌培育发展环境;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在名牌推进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四是进一步拓展名牌产品培育和创建领域;五是进一步完善贵州省名牌产品评价机制。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