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8月11日电 题:山西医师执业环境调查:“决不让我的孩子当医生”
作者 范丽芳
8日,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一份“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内地48.51%的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很多医生对自己的执业环境感到不安,有的甚至恐惧。
10日11日,中新网记者针对山西医师的执业环境进行采访时了解到,从事着在别人看来很风光的一份职业,却有着这样一个想法——“决不让我的孩子当医生”。
“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像大多数上班族一样,医生的正常工作时间是早上8点到12点,下午3点到6点。但是在采访中,许多医生告诉记者,每天早上7点半就到医院了,下午也很少按时下班。
山西省肿瘤医院肛肠科专家白文启给记者列出了今天上午的时间表:7点半到医院交班、查房、开会,9点结束;以前的病人来“聊聊天”,还有些县级医院的医生打电话求助,碰到个什么病人该怎么处理;然后再处理下自己的日常事务就到10点半;接下来参加会诊,讨论治疗方案。
白文启说,现在提倡“三好一满意”,每天病人查房三四次,到下午处理完工作就是五点半,之后要开会,总结当天的病人情况,安排次日病人手术、出院、下医嘱等,“不知不觉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所以下午7点多下班算早的,基本都在八九点。”
医生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24小时工作制”。“我和我爱人都是医生,每天回到家都不想多说一句话,半夜随时被叫走,所以我的孩子非常反感医生这个职业。”
到了周末和节假日,医生也得每天来医院。“病人没有节假日啊,只要他们住院咱医生就得来,查房看病。”
白文启医龄18年,休过最长的假是两天,“感冒了,实在来不了。”
“所以我们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没有年假,甚至没有上厕所的时间。”白文启说,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得承受这些。“如果说我成天没有病人,那会更难受。”
“医患关系太紧张”
谈到医患关系,医生们更是有苦难言。
“我每天接待病人四五十个,要一直听他们说,说症状,说苦衷;但是如果和这个病人聊太久,外边等着的病人就会有意见。做医生的除了看病,还得安慰病人。”山西省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贾跃进说,如果规定医生每天只看3个病人,那医生会有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山西省中西结合医院医务科主任蔺涛坦言,医生也是普通人,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所以有时候难免将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
此外,真正让医生感觉到“紧张”的是医疗纠纷。
“我就曾遇到过,你跟病人解释不清楚啊,这种事情让人郁闷好几天。”山西省中医院肾病二科主任宋跃飞说。
“其实医患互不信任对双方都是不利的。”蔺涛解释,如果患者对医生绝对信任,医生就会感觉责任重大,在治疗过程中愿意主动承担“风险”,做一些高难度的手术,但是紧张的医患关系让医生畏首畏尾,能保守治疗就不愿“冒险”。
如果医疗事故认定是医生责任,那么他面临的将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有些医生不仅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还得接受医院的处分,包括评优、评职称,对于他的职业生涯是严重的打击,所以他们时刻面对的是未知数,给每一个患者看病时,精神都必须高度集中。”
“所以我们坐一起聊天的时候就经常说,决不让自己的孩子当医生,太受罪了。”宋跃飞说。
“舆论让医生成弱势群体”
蔺涛认为,造成医疗纠纷的原因,一方面不排除因医生主观原因导致的医疗事故;另一方面,医学是世界难题之一,病人出现特殊情况也可能是自身身体素质的原因,而往往是病人家属在没有弄清楚情况的时候就开始闹,现在还有一种趋势,就是媒体及舆论的介入,让医院和医生成为了弱势群体。
“社会对医生的了解不够深入,而医生与患者的沟通也不够多。”山西省医师协会秘书长张勇进说,所以作为医师协会,我们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维权。
据介绍,为了将医疗纠纷的处理合理化、合法化,山西省正在酝酿出台处置重大医疗纠纷的应急预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