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校车遭“上户难”“养护贵”

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发生一起交通事故,该镇一所幼儿园的校车与一辆运煤货车迎面相撞,造成21人死亡。而涉事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涉嫌严重超载。事后查明,除私自改装车辆、严重超速超载等因素外,教育、交警部门监管不力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事故再次叩问社会:校车安全谁来负责?

去年6月起,太原市交警支队与市教育局联合,制定了校车标识实施方案,规范、摸排学校接送车情况。今年11月2日,市交警支队下发方案,“加大对校园周边黑校车的治理”,但校车发展无法纳入正轨,接送车超载现象依然存在。那么,目前太原究竟有多少辆正规校车?校车“难产”背后有何深层原因?校车发展究竟遇到了什么难题?11月19日、20日,记者辗转打探,查询到晋源区城北村有两辆校车新近上户。这两辆校车从购买、上户到使用,历尽曲折,极具样本意义,也是目前校车困境的缩影,对太原乃至全省或许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部村校车的演变史

晋源区城北村,一个太原市西南角的小村庄。村子位于晋阳湖以南,村南是太原南环高速,东西连接新晋祠路、旧晋祠路。近期备受社会关注的校车安全,将这个仅有350多户的小村子推至前台。

今年7月,村里购进两辆客车,一度引发轩然大波。新车投资60多万元,形状怪异,车前有个突出的“长鼻子”,但坐椅与坐椅之间的距离很小,只有孩子能坐进去。即便村里办个红白喜事,村民要借用,也一概拒绝。有村民表示不满:“花这么多钱买的车,每天就跑两趟学校,这不浪费吗?”自此,关于“长鼻子”的议论从没停歇。

11月16日,甘肃省正宁县幼儿园校车事故,让这场口水仗戛然而止,“还是咱们的校车好,安全。”有村民说。

11月20日下午,记者驱车一路打听,终于找到了城北村。在村民指引下,在村委会大院见到了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樊贵清。他是购买“长鼻子”和为“长鼻子”上户的负责人之一。由于天色昏暗,记者在车里借助微弱的灯光,完成了对他的采访。“‘长鼻子’已经是我们村的‘第五代’校车了。”樊贵清曾任城北村村委会主任,对本村校车的演变了如指掌。1993年,为了接送村里孩子上下学,当时还不富裕的村委会,拿出1万多元买了一辆二手中巴。由于车况问题,3年后换了一辆20多座的小巴。再之后,又换过一次小巴。2005年,村里购买了一辆丹东黄海车。“虽说是当校车用,但毕竟手续不全,一上路交警就查扣,天天跟交警‘打游击’。”樊贵清说,就因为这,村里下决心要买一辆正规校车。然而,想法与现实总是有些差距。

“普通”与“专用”之间的抉择

城北村350多户,1100余口人。村里的孩子不少,小学一至六年级共有56人,初一至初三35人。小学在晋源区太化实验小学上,初中在太原一电厂中学上,由于路线不同,必须要买两辆校车。“当时跟厂家一接触,两辆校车,一大一小,得60多万元。这对一个小村子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数目。”樊贵清坦言,当时村里是顶着很大压力买的车,“从今年年初一直到7月份买车,前后半年时间里,村委不知开过多少次会。”

先是村两委会,之后是党员会,再之后是村民代表会。“人数最多的一次是30名党员、27名村民代表,另外还有7名家族代表。”最终达成意向,“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校车一定得买”。但在“买什么样的车”这个问题上,大家又是争论不休。

当时村里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是普通客车,另一种是专用校车。是一步到位?还是缓步而行?樊贵清力主买专用校车。村前是城北街,连接新晋祠路、旧晋祠路,南环高速对应的是古城营高速出口、罗城高速出口。两个路口下来的大车必须经过城北街。“每年都发生交通死亡事故,孩子们上下学,家长们都提心吊胆的。”

“跟交警天天打游击,东躲西藏,买辆正规校车就都省心了。”樊贵清说,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但投入却是实实在在的。

校车与普通客车,价格方面差距较大。记者向业内人士了解到,购买一辆普通大客车约需30万元,而同类型一辆校车的售价会比普通车多10—20万元。

“增加的成本主要在安全装置上,包括坐椅的阻燃要求、安全逃生窗口,而且‘长鼻子’的发动机是外置的,缓解正面碰撞时的冲击力。”说到“长鼻子”,樊贵清有些兴奋,“就连车窗玻璃,都是一推就能推出去的。既不会因为玻璃破碎伤到孩子,又不至于事发时由于孩子年幼、无力打破玻璃逃生。

校车是“赔钱货”校方养不起

城北村中央有一块空地,两旁是旧车库。樊贵清领着记者来到此处,“这两个车库是新建的,专门停放校车。”红砖油漆门,与旧车库形成鲜明对比。“连地带车库,花费不少吧?”记者探问。“跟‘长鼻子’比起来,这根本不算啥。”樊贵清说,校车是真正的“赔钱货”,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唯一欣慰的是,孩子们安全了。

那么,校车是怎样变成“赔钱货”的呢?

数字也许能说明一切。校车花费,主要包括油料费、车辆保险、孩子保险、GPS审验费、司机工资、跟车老师工资六大块。

樊贵清给记者算了如下一笔账:校车一大一小,大的拉小学生,跑晋源区太化实验小学;小的拉中学生,跑一电厂中学。必经之路是旧晋祠路,每天每车来回至少要跑6趟,一天的油钱在150元左右,一个月就是4500元。除去寒暑假,每年按10个月计算,光油钱就得4.5万元。

司机难免有事请假,为了保证孩子们能按时上下学,村里雇了3名司机,每名司机每月1200元工资,一年下来,工资支出3.6万元。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车辆、孩子全上了保险。如出现意外伤害,每个孩子可获赔20万元。仅这一项,花费2万元。

除此之外,每辆车都有GPS全球定位系统,每年审验费2400元。小学生车上,由村里雇了一个生活老师,每年工资8000元。“不算初期投入的60多万元,现在没运行一年,就投入11万元多了,买得起养不起啊!”而“长鼻子”校车强制报废年限是20年,也就是说,除去保养、维修等费用,后续还有至少220万元的投入。

这仅是一个村,如果一个幼儿园按300人计算,需要6辆核载54人的“长鼻子”校车,按城北村校车的花费来计算的话,在校车的使用年限内,学校至少要拿出900万元来埋单。面对这个数字,单凭一所学校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承担得起。

校车上户何时破冰

是不是解决了资金问题,校车上路就会一路通畅?接下来的问题,你可能想象不到。

按照国家规定,“校车”的所有人应该是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城北村校车在车辆上户过程中就遇到了难题。该村校车所有人是“晋源区金胜镇城北村村民委员会”,不属于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按照机动车管理办法,这辆校车是不能在车辆管理部门上户的。

为此,城北村曾多次与教育部门、交警部门协调。最终,通过一个折中办法,由城北村向区教育部门申报,然后报批市教育部门,加盖公章后,再次在车管部门上户。这样,前后长达两个月的拉锯战方才结束。

害怕校车出事担责,也是各学校和其他主管部门的难言之隐。一些学校老师向记者透露,现在一些学校虽有专门的车接送学生,却不愿到相关部门去登记,他们就怕“出了事担责任”。

据太原市交管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47辆登记在册的校车,其中44辆校车是由普通客车改装,属于“非专用”校车,专用校车仅3辆。

样本虽属个例,但却可窥豹一斑。今后,如有其他单位出资购买校车,又该如何上户?校车的资金投入又该如何承担?未来,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来解决。(记者 郭成强)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中国质量万里行|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1 京ICP备060592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