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农村学生的健康水平,日前,国务院决定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投入160多亿元,在680个县(市)试点,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每生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
然而,除了提供膳食补助,农村学校建立食堂解决学生热菜热饭的问题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农村学校的食堂设施状况如何?学生们能否吃上热饭?带着这一问题,近日,记者走访了我市部分区县的农村学校。
“开饭喽……”11月7日11:40,随着下课铃响,璧山县凤山镇鹿鸣小学近200名小学生冲进食堂,顿时使60平方米的食堂显得人山人海。
在每一张桌的中间摆着四个小钢钵,里面分别盛着肉炒白菜、红烧豆腐、红烧芋儿和南瓜汤,这四个菜就是学生们当天的午餐。除了四个菜之外,每桌还摆着一盆米饭和10来个盛饭的钢钵,一把筷子。以最快的速度舀上半钵饭,不少学生站着就吃了起来。
鹿鸣小学校长邓辉武介绍,鹿鸣小学一共有学生220余人,大都是来自附近4个村的留守儿童,最远的要走1个多小时。学生们早上9点上学,下午4点半后才能离开学校,除了离家近的能回家吃饭,稍远一些的中午都留在学校吃午饭。今年新学期开始,学校按照县里的政策收回了食堂的承包权,实行零利润办食堂,每个学生每顿饭收3.2元。这一价格对许多学生来说颇具吸引力,不少离校不远的学生中午也选择留在学校食堂吃饭,在食堂吃饭的学生人数达到150人。
食堂的“生意”好了,邓辉武却高兴不起来,“主要是设施跟不上。”食堂里虽有一些基本设备,但随着冬天临近,“天冷了,食堂没有保温设备,饭菜出锅不一会儿就冷了。”为了延缓饭菜变冷,厨师王长文只得尽量延迟炒菜,菜出锅后就用盆把菜盖起来,“要是有保温柜就好了。”
像鹿鸣小学这样的问题并不少见。由于食堂设施匮乏和厨房人员管理问题,许多农村学校还满足不了学生午餐营养均衡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联合安利公益基金发起“春苗营养厨房”计划,致力于贫困地区儿童集中的寄宿制学校配备营养厨房,与当地政府合作,为中西部省份留守儿童集中的寄宿制学校配备营养健康厨房,并为每个建有营养厨房的学校培训营养教师。通过“春苗营养厨房”的实施,希望探索出一种政府、社会公益组织、学校等多方力量协力解决贫困地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营养健康问题的有效模式,并通过其复制及示范效应带动社会更多力量推动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重庆晚报记者 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