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塑化剂危机果断得力
不少消费者还没有从“膨化剂”的余震里走出来,就再次被笼罩在“塑化剂”的阴影中。一时间,对食品安全的质疑之声此起彼伏。
而谈到食品安全,其实我们都需要补习化学课,起云剂就是在饮料、果汁、果酱等等在调和时,能起到一个很好的调和作用,让人看着很均匀,它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把果汁、油、水很好地进行融合,也能增加一些很好的口感以及粘稠度等等。
而起云剂有一个重要的原料是棕榈油,因为棕榈油比较贵,不良商家就发现了这个商机,就加入了塑化剂。塑化剂是一种工业原料,工业添加剂,叫塑料软化剂。皮质沙发以及车里的皮座椅,在制作的时候就可以加塑化剂,这样坐着就会比较软。塑化剂加到饮料里,也能让饮料变得很软很粘稠,几乎起到了棕榈油同等的作用,所以不良商家就把比棕榈油便宜五分之一的塑化剂加到了食品里,供给了饮料厂,这样饮料厂的成本降低了。
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食品中含有塑化剂到底是什么概念。有专家表示,塑化剂“比三聚氰胺毒20倍”。塑化剂被称作工业环境荷尔蒙,长期食用,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体内长期累积高剂量,可能会造成儿童性别错乱,包括生殖器变短小、性征不明显等。正是因为塑化剂有如此严重影响,所以现在才在公众间引起了极大恐慌。
时下,台湾塑化剂风波有愈演愈烈之势,“涉塑”黑名单还在逐日更新中。
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这个大考,在应对和处理“塑化剂危机”这个敏感问题上,我国政府部门是非常果断得力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要求有关部门“全力封堵邻笨二甲酸酯类问题食品”,国家质检总局在第一时间规定“自年6月1日起,暂停进口台湾方面通报的问题产品”。同时,各地也纷纷出台停售、召回等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问题饮品”
的扩散,消除民众的恐慌心理。
在年初的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作会议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表示,今年将高度监管食品安全。同时,支树平提出了“六个严格”:严格实施风险分析、严格实施准入制度、严格生产过程监管、严格监督抽查和检验检疫、严格执法打假、严格处置突发事件。
食品安全监管应作出适应性调整
塑化剂事件,虽然肇端于台湾,但影响却波及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塑化剂会对台湾食品行业产生什么影响,乃至对全球食品安全会造成什么样的阴影,都还有待观察。
然而就在塑化剂事件闹得海峡两岸人人自危的同时,受污染的黄瓜也让整个欧洲大陆谈之色变。
近期发生了这两个事件,不禁提醒我们,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食品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区域性的问题,而往往带有明显的外部关联性。因此,食品安全的监管也应作出适应性的调整,使措手不及的事件越来越少,从而增强消费者的信心,减少食品安全给国人带来的伤害。
公众对食品生产和监管的不自信,久而久之,必然对食品安全失去信心。
以至于只相信自己种的食品,而怀疑一切市场销售的食品,怀疑监管者的一切努力。公众信心的流失,无论对食品市场的发展,还是对政府的形象信誉都是巨大的打击。
目前,台湾正对塑化剂污染产品采取大规模的销毁行动,以期重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两岸应借此次事件,互通消息,互相镜鉴,学学对方在食品安全上的有效做法,汲取教训,改进不足。
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我们应壮士断腕,对食品市场和食品监管来次根本性的整顿,狠治黑心商人,严惩监管不力者,以重构市场诚信,重建公众信心,不然,问题食品接二连三的出现,谁都伤不起。
以此观照塑化剂风波,不难发现,政府部门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面对问题频出的饮食行业,面对焦灼不安的13亿国民,我国政府应利剑出鞘,斩断市场背后那只伸向利益的贪婪的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