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检验检疫局服务地方经济能力增强
提升进口煤炭检验监管有效性
■陈志刚
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电力的需求,动力煤的需求直线上升。这些地方的发电厂之所以不用国内煤炭,而从国外进口。最重要的因素是运输问题。北煤南运比从国外进口还要贵。一个火车专列只能运几千吨煤,而一艘万吨货轮少则两万吨,多则十万吨,运输成本比国内火车还便宜。
2009年11月21日,汕尾检验检疫局首次受理了粤电集团下属汕尾红海湾发电厂从印尼进口的4.6万吨煤炭的检验鉴定申请。开展进口煤炭检验鉴定业务。
为了做好汕尾口岸首次进口煤炭的检验鉴定工作,汕尾局高度重视,提前介入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汕尾局领导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深入企业调研,向企业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派出人员前往兄弟局跟班学习,邀请有关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等,确保了首次煤炭检验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据专家分析,今年煤炭净进口量将稳中有升。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炭行业分析师李廷认为,下半年月度煤炭进口量将回升至1300万吨左右,接近去年同期水平。专家给出了4条原因:
一是因为在下半年国内煤炭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势头的情况下,局部地区煤炭供求仍然会有所偏紧,部分煤炭需求仍然需要依靠进口来满足。
二是因为在全球通胀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部分经济体会继续采取相关措施,抑制物价上涨,以石油为代表的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或将受到一定抑制,从而减轻国际煤价上涨压力,另外,预计下半年美元将继续震荡调整,继续大幅走弱的概率不大,给煤价带来的上涨压力也在减小。
三是因为目前国内煤价已经回升至较高水平,进口煤已经具备了一定价格优势,下半年国内煤价将很难出现明显回调,如果国际煤价不出现较大幅度上涨,部分进口煤的价格优势将使贸易商有动力增加煤炭进口。
四是因为随着我国煤炭进口来源集中度下降,新的进口来源不断增加,在来自某些国家的煤炭进口下降的情况下,来自其他国家的煤炭进口可能会有所增加。
立足内部挖潜,内强素质外强监管,规范检验工作秩序,进行检验流程再造,加快通关速度,大力提升进口煤炭检验监管有效性。
为了确保汕尾口岸煤炭顺利进口,汕尾检验检疫局以规范检验鉴定工作秩序和提高把关服务有效性为工作重心,克服人员紧缺、工作量大、路途较远等困难。今年以来,汕尾发电厂煤炭进口量大幅增长,2011年1~6月共检验进口煤炭7批、44.4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600%和609%。由于进口煤炭价格相对较低,电厂运营成本大幅降低,而汕尾局把关与服务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加强检验检测人员的能力建设。在缺乏专业人员的艰难情况下,抽调精干业务人员组成煤炭检验鉴定专业组和充实煤炭实验室,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以及内部传帮带等形式大力开展煤炭采、制样相关标准、水尺计重和实验室检测等方面的业务培训,致力提高一线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今年以来,所有进口煤炭检验鉴定和实验室检测汕尾局均能独立完成,改变了以往以上两项业务需要借助兄弟局力量才能完成的被动境况。以规范检验鉴定工作秩序和提高把关服务有效性为工作重心,内强素质外强监管,规范检验工作秩序,进行检验流程再造,加快通关速度,大力提升进口煤炭检验监管有效性。同时,以整顿第三方检验市场为契机,转变了过去由三个机构同时参与进口煤炭检验到目前由汕尾局独立完成以及海关凭其他检验机构证书验放通关的被动局面,显著提高了检验检疫技术把关的地位,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执法把关能力显著提高。通过增强一线业务人员的风险防患意识、加强日常监管的针对性、注重源头管理、强化口岸查验和抓好实验室检测等措施,检出率显著提高。1~10月检出不合格进出口商品的批次和货值分别为65批和3152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282.35%和5153.33%,查获有毒有害物质29批次,在出入境监测体检中发现阳性病例4例。对越南输华货物途经汕尾时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向山东日照局发出风险警示,这是汕尾局首次向兄弟局发出风险预警。
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在广东局大力支持下,投入100多万元购置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煤炭检测设备,通过超常规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了设备调试、人员充实和培训以及管理体系建立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并顺利开检,检测涵盖了炭、氢、氮、硫、热值等目前煤炭的检测项目需求。开检以来,共检出不合格进口煤炭3批次、19.75万吨、1944.2万美元,杜绝进口煤炭以次充好的欺诈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不断优化检验鉴定工作机制。根据相关规定,结合实际着手制订进口煤炭检验鉴定合格评定程序,从落实人员和规范现场作业等着手,进行流程再造。对采制样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和细化,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明确了工作职责,提升了检验鉴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切实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对3批进口货物货证不符的违规行为进行现场处罚,对SGS汕尾分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改变了近3年来汕头局零处罚的尴尬局面。
强化检验检疫监管职能,规范第三方检验市场秩序。协同广东检验检疫局执法大队整顿汕尾地区第三方检验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理顺了过去由三个机构同时参与进口煤炭检验到目前由汕尾检验检疫部门独立完成,进一步规范了检验鉴定秩序,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汕尾局将“双打”行动与日常的检验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日常检管工作中融入“双打”,加大稽查力度,提高打击的有效性,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与当地海关签订双打备忘录,检关联合对出口六类商品进行口岸查验,未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大力规范第三方检验市场秩序。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双打”期间清理非法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工作部署,联合广东检验检疫局检管处和执法大队对SGS汕尾分公司违规行为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了SGS涉嫌擅自设立汕尾分公司,恶性扩张业务区域和业务范围,并在未取得相关资质许可的情况开展进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严重扰乱了进出口商品检验市场秩序。8月29日,广东局对该分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0月30日,汕尾市工商局取消了该分公司的进出口经营范围,严格市场准入;11月9日,由于该分公司实验室未取得计量认证证书并向社会提供公证数据,汕尾局联合汕尾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对SGS汕尾分公司实验室进行了查封。此案调查周密细致,案例分析全面翔实,依据充分,处罚有力,联合执法有效,检验鉴定秩序规范迅速,相关检验鉴定业务无缝顺利衔接,成效圆满,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和广东局以及企业的高度赞赏,案例在国家质检系统全国性专业大会上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通报。
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权威的本地化检验鉴定服务。汕尾局对进口煤炭实行“5+2”、“白+黑”工作制,做到随到随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24小时轮班取制样,全天候不间断工作,确保检疫、鉴重、取样、送样、制样和检测等各环节衔接顺畅,最大限度加快检验放行速度。目前,自煤炭卸完货起3天内可以出具检验证书,改变了过去需6~9天出具证书的情况,缩短了检验周期,为企业资金结算提高了速度和效率,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赏。
在积极帮扶企业发展的同时,汕尾检验检疫局注重提升自身检验监管能力,提升服务地方经济能力。
今年1至8月共检验煤炭18批次、114.7万吨、10044.2万美元,检出不合格进口煤炭3批次、19.75万吨、1944.2万美元。
汕尾局以争创“广东省文明单位”为动力,制定了检务窗口工作规范和检务人员业务培训制度,编印了《窗口管理手册》,积极派员参加广东检验检疫局组织的检务知识大比武等,进一步提高窗口服务能力建设,提升窗口形象。
在公共检测平台建设方面,汕尾局综合实验室于1999年11月组建,2010年8月再次通过了实验室认可、计量认证的监督评审。
目前能开展菌落总数、快速农药残留、瘦肉精等34个微生物和理化项目等检测项目,其中煤炭实验室今年8月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实验室认可“二合一”扩项现场评审。
背景新闻
中国进入煤炭净进口时代
2007年一季度,中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继石油、铁矿石之后,煤炭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三种净进口矿产品。
一段时期,向中国出口成了一些煤炭出口国的首选目标,这似乎与中国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国和当今第一大煤炭生产国的身份不太相符,但这就是事实。中国煤炭进出口自2007年以来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首度出现了净进口局面。
中国煤炭运销协会顾问武承厚指出:“出现煤炭净进口的局面,主要是国家税收政策引导的结果。”
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煤炭出口量一度快速增长。
但由于其后国内需求激增,尽管煤炭产量连连开创新纪录却依然供不应求,特别是在中国南方,一度闹起了“煤荒”。其中,以电力、冶金等为代表的高耗能重工业近几年获得飞速发展,极大地拉动了国内煤炭需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3年开始,中国煤炭需求基本保持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2006年,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达到6.2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二,成为拉动煤炭需求的“主力军”。
在2009年4月召开的研究一季度经济形势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提出要严格控制高耗能产品的出口。上述种种迹象均表明了中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限制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坚决态度。
虽然中国将进入煤炭净进口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煤炭产业的萎缩。
专家认为,国家政策鼓励煤炭进口,国内与国际市场煤炭价格进一步接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长期看这种情况(净进口)会持续下去。中国煤炭净进口量与煤炭产量相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并不会对中国国内的煤炭企业造成大的冲击。专家说:“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生产大国,现在影响供求关系的源头在国内,中国对煤炭行业的宏观调控重点也在国内,而部分地区进口煤炭成本更低。在目前出口贸易顺差过大的背景下,对这些更需要进口的商品采用较低的税率以鼓励进口,有利于缓解贸易顺差,促进贸易平衡。”
(谭 伟)
《中国国门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