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结合口岸、企业特点,创造性建立了“多港分卸”和进口油脂罐区分类管理的模式,以实际行动创先争优,走出一条全国口岸鉴定监管的新路子,每年为企业节省费用1700万元,得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一致好评。
一、“多港分卸”模式创出成效并被推广
受长江水道浅的影响,张家港口岸每年约250万吨的进口大豆经减载过驳后方能驶入,传统单一的水尺计重模式不仅误差大,而且大大增加物流中转时间和相关费用。张家港检验检疫局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实施“一对一”帮扶,不仅在租赁的船舶、计量设备上帮助企业改进,而且在人员、制度和操作规范等细节上下功夫,并多次与宁波、舟山等相关减载口岸局联系,将水尺计重模式改为衡重模式,每年仅为东海粮油一家企业就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同时,有效遏制进口大豆短重现象,短重率由原先的3.1‰降至1.8‰。“多港协作”作为一个全新的检验鉴定模式,加快了鉴定数据流转和进口货物通关速度,让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优惠,逐步得到了广大进口商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
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在成功实践进口大豆模式转换的基础上,走访企业,广泛听取企业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该局结合本口岸进口货物的特点,推出“一企一策”等零距离服务,不失时机地将多港分卸模式应用到进口铁矿砂、菜籽、煤等大宗散货的鉴定工作中。通过简化一次计重程序,保证进口船舶到港后能够及时卸货,为企业节省滞港时间。2009年以来,共有350船次因简化程序而节省至少891小时,共为企业节省153万美元。
二、油脂罐区分类再探索,动态管理助发展
张家港口岸作为全国三大油脂进口口岸之一,每年进口动植物油脂约160万吨。近些年,随着国内进口油脂市场的不断发展,张家港口岸作为全国油脂集散地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挑战,传统的批批检验的重量鉴定方式和检验人员不足的矛盾凸显,在目前快速检验、快速核放、“大通关”以及为企业“减负、增效、提速”的背景下,如何在确保进口油脂重量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的基础上,加快货物通关速度,减少企业物流成本,继续保持张家港口岸在全国油脂进口的影响力,成为摆在检验检疫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结合张家港口岸进口油脂产品的特点和多年来对进口油脂企业检验监管的实际情况和经验,张家港检验检疫局创造性的对进口油脂罐区企业实施分类管理,并以此为平台,鼓励企业诚实守信,增强自主管理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在检验检疫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了检验鉴定工作的有效性。
分类管理模式自从今年7月份模拟运行以来,效果相当明显,特别是对夜间和节假日船舶,大大提前了货轮的卸货时间和离港时间,罐区企业物流成本明显减少。(殷冉 施向军)
殷冉 施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