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通检验检疫局统计,前三季度南通口岸进口铜精矿、铁矿等矿产品共265批次,累计重量1018.5万吨,货值38.62亿美元。经检验鉴定发现重量短少比例超过5‰的有50批次,累计短重达4.51万吨,直接损失金额1382.1万美元,短重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加24.2%和46.7%。
统计发现,单船短重现象呈大幅攀升趋势。前三季度,单船短重超千吨的有15船次,超过500吨的有21船次。以进口巴西铁矿为例,前三季度南通口岸共进口巴西铁矿21船次,有17船次出现了短少,其中14船次短少比例超过5‰,有9船次短少超过1000吨,短少金额259万美元。
据分析,进口矿产品短重频发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国外发货人故意减少发货重量。按照国际惯例,大宗散货5‰以下的短少或溢重属合理误差,可免予赔偿或追加货款。但矿产品进口数量巨大,大部分单船重量都在10万吨以上。如果一船10万吨的矿船发生短重,500吨以上才可以索赔。这就使部分“会算账”的国外发货人,打起了按国际允许误差少发货的“如意算盘”;二是部分装货港为减少矿砂粉尘飞扬,采用边装货边洒水的装运方式,造成大量的水混入货物中。此外,一些矿产区气候潮湿多雨,矿的水分含量比较高;三是不排除一些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采取向矿砂内“注水”的方式,达到以水充货的目的。尽管大量水分在海运途中被排出,但货物中仍有很多游离状态的水,会在卸货中或在堆场上流失。这种包含在卸货港水尺计重数据内的水分重量,会使收货人损失进一步加大。(聂严阳)
聂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