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北京方庄社区周末车载蔬菜市场熙熙攘攘。
黄奇萃摄
“菜篮子”是民生大事,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近年来,我国的“菜篮子”工程稳步推进,鲜活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体系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总体上依然薄弱,老百姓对农产品“卖难买贵”等问题反应强烈。如何回应这些民生关切?“菜篮子”如何让农民、市民两头都满意?这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编者
10月19日,家住北京市朝阳区兴隆家园的杨福珍来到小区附近的京客隆超市买菜。
“现在菜价真是挺贵的,一块钱1斤的菜很少,有的菜1斤三四块!”经常买菜的杨大妈说。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物价一直高位运行,9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4%,环比上涨1.1%。
而在有着“中国薯都”之称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土豆种植户们正经历卖难困境:装车价2毛多1斤,还滞销严重,今年赔钱几成定局。近几天,尽管各方伸援手,但目前还有大量土豆无人问津。
市民喊买菜贵,菜篮子拎得沉甸甸;农民喊卖菜难,农产品滞销求助微博频频发布。这样的事件几乎每年都在上演,原因何在?出路又何在?
周末车载菜市,为啥受欢迎?
产销对接,中转环节少了,两头受益
10月15日早上6点刚过,位于方庄早市的“周末车载蔬菜市场”人声鼎沸。
家住方庄社区的颜大妈已经买完菜:豆角、芹菜、菠菜、黄瓜、菜花、菜心、萝卜,共花了24.3元。“一到周末,我就上这里买合作社拉来的菜,能比别处便宜1/3,还方便、新鲜,服务态度也不错。”
颜大妈所说的合作社是大兴区礼贤镇益农蔬菜专业合作社。作为与方庄社区对口的蔬菜供应商,益农合作社每周六都要运来15000斤左右、30多个品种的蔬菜。“市民很欢迎,两个封闭货车,到10点来钟就能卖光。”
合作社负责人张海丰介绍:“中转环节少了,人工、损耗、运费都能降下一大截儿,社区还免费给我们提供场地,降低卖菜费用,我给社员的收购价也涨了10%以上。”
方庄社区是商务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启动的首批4个“周末车载蔬菜市场”试点社区之一。“确实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给菜农和市民都带来了实惠。” 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宋则说。据悉,商务部将在试点基础上向全国推广周末车载菜市。
周末车载菜市之所以受欢迎,产销对接减少流通费用,让菜价降了下来是一个重要原因。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生鲜产品的流通费用占总成本的70%,比国际上高出20个百分点以上。这其中又以新鲜蔬菜销售最为典型。经过流通环节的层层加价,一般蔬菜零售价要比批发价高80%—100%,销售者的利润比生产者高2—3倍,生产者收入仅为零售价格的1/4—2/5。
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成为各地缓解买菜贵的主要思路。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农校对接、周末车载蔬菜市场……各种减少流通环节的流通方式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