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系统的基层技术机构是保障基层有效履行监管职责的基础,是实现质量计量监管的基本保证,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地区不断涌现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还不成熟,中国产品的出口不断受到国外的质疑,所以产品的质量、计量、安全生产等问题也越来越严峻。基层技术机构作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它的兴衰与发展不仅会直接影响全系统的兴衰与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基层技术机构的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检验检测能力较低、设备短缺、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基层技术机构的发展。
以作者本人所在的基层技术机构为例,我质计所地属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乌拉特后旗。2011年乌拉特后旗凭借当地矿产资源优势跻身中国西部百强县59位,境内大型工矿企业25家,共有大型衡器40余台,最大衡器称量达150吨,而乌后旗质计所目前检定大型衡器的全部检定设备和主要配套设备仅有8块1吨砝码、50块20公斤砝码和皮卡车一辆用于拉运20公斤砝码,检定期间还需要向上级技术机构借检衡车或租赁吊车,检定能力有严重缺陷。
毒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塑化剂事件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触痛了每个质监工作者的内心。质监部门不断开展各类食品的专项检查来确保食品安全,但是执法和监管食品生产企业不能仅依靠用“眼睛看”,它需要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的技术支持。目前我旗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各类作坊35家,但是由于乌后旗产品质量计量检测所没有食品检验检测设备,在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的过程中需要检验的产品都要送往上级技术机构来完成,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难以保证待检产品无变质情况的发生。科学的检测检验数据结果是食品监管过程判定食品是否安全有力保障,基层技术机构引进食品检验项目也成当前保证食品安全工作的迫切需要。
基础薄弱,科技水平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经费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地方政府对直属机构关心少等一系列问题,与基层技术机构科学发展模式的矛盾日渐突出,制约着基层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的发展。基层技术机构的科学发展还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广开渠道,提高基础资源配置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当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基础建设、设备采购等方面争取优惠政策,改善当前基层技术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差,检测设备落后的局面。二是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深入调查相关技术机构的技术能力,研究当地及周边区域对检验检测的需求,采取与相邻旗县技术机构之间和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的模式,对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搭建起技术互通、设备共享、人才共有的技术平台,加快自身发展。
二、加强自身管理制度建设
技术机构在加强自身检测能力和检验水平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制度,增加业务收入,提高经济效益。以自身经济的充实来弥补上级拨发经费不足和当地政府单位关心不够等问题。
三、强化计量检测,深挖检测资源
计量是基层技术机构的基础,范围涉及广,而且计量检测投入少,见效快,周期长,一次性投入,长期收益。各基层技术机构应定期做全面普查计量器具的工作,摸清底数,不留死角,做到应检尽检。同时,要根据本区域内的市场需求进行立项,不盲目立项,造成检定资源的浪费,一旦有市场需求就要建立新的计量标准,开展新的检定项目,寻找新的检定收入增长点。
四、“送出去、请进来”,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科技创新
检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是基层技术机构的生命线,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意义重大。一要“送出去”,挑选那些热爱检测事业、基础相对较好的现有技术骨干,送到高等院校进行定向培养;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法,邀请有关专家和上级技术机构技术能力强的人才上门,开展授课培训,帮助培养基层专业技术人员,尽快在基层形成一支基础扎实、专业过硬、保障有力的专业技术队伍。
同时,随着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将基层技术机构带入良好的科研氛围。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经费来源和综合竞争力。
(乌拉特后旗质量技术监督局 燕昊达)
燕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