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现代食品生产形势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质监局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初步形成在“网格化”监管体制下,以行政执法为手段,以检验检测为技术支撑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从源头上提高了监管工作质量,实现了食品安全整体联动监管。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制度体系,落实监管责任
首先落实单位内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完善制度,制定了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签订安全责任状,实行目标责任制,将目标分解到人,做到目标明确,各负其责,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专职人员重落实,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其次绘制了前旗生产企业质量监管链条及质量追溯责任追究网络示意图和分布图,实行四定的监管模式,即: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充分明确监管人员的职责,同时建立了产品购销台帐制度以及食品添加物质备案制度,明确了企业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并与辖区食品生产企业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原材料进厂,产品出厂和生产全过程监管。
二、明确责任,分工合作,保障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是一项复杂工程,因此,各个部门和单位既要明确分工,又要注意齐抓共管,形成资源的有效整合。我们的做法是主动争取当地政府、食安委的重视和支持,积极汇报工作情况,对有可能出现的区域性、行业性食品安全问题的,及时报告当地政府,主动提交工作方案,纳入政府工作安排。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把食品安全工作向纵深方向推进。
三、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全方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一是推行食品标识管理,规范小作坊监管。对没有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加工门点及小作坊所加工制作销售的食品,实行标识管理,统一了食品标识格式,即:面粉制品标识要求为黄色、椭圆;豆制品为绿色、方形;粉条为红色、菱形,上述三种食品以外的食品种类,原有标识符合上述要求的按原标识执行,不符合上述要求或无标识的,需设定新的食品标识。
二是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按照企业规模、生产状况、质量卫生监管、证照情况、人员素质、产品流向“六清楚”的工作要求,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对食品加工小作坊进行了全覆盖拉网式检查,全面掌握全旗各类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截止目前,前旗境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39家,包括生产许可证过期企业12家(其中7家已上报市局对其进行注销,另5家正在申请换证),停产企业5家,其余22家企业正常生产,食品加工小作坊有99家。根据前旗地域分布特点,对境内所有食品加工企业小作坊进行了网格化管理,将全旗划分为“四区八格”, 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并制作了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公示卡138张,悬挂在被监管单位的醒目位置,便于社会监督。
四、加强执法力度,完善监管措施,提升服务企业工作的有效性
在对食品生产领域的监管中,我们始终把综合服务与行政执法相结合,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实行统一监管,重点服务。以专项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对食品生产领域的重点问题、重点区域实施联动的执法模式,加大违法行变查处力度,形成监管执法合力。在进行监督检查的同时,就食品企业和小作坊存在的生产、管理、质量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倡导和督促食品加工企业对原材料、产品进行委托检验等,引导并帮助合法经营的小作坊逐步做大作强。
五、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建立广泛的社会监督机制
借助新闻媒介,曝光整改不力的小作坊,增强全社会的安全防范意识,充分发挥新闻督导作用,同时宣传辖区内企业好的管理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让典型说话。采取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宣传教育讲座、邀请政府领导和新闻记者全程参与对重点食品企业、小作坊、集贸市的专项检查等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动员全社会关心、关注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性,营造人人关心、个个监督、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氛围。
六、突出技术机构建设,增强事业发展后劲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企业搭建检测服务平台,今年,前旗质监局党组在反复考察和论证的基础上,克服经费紧缺的困难,投资180万元,筹建综合检验检测服务楼,目前该项目正在建设中。建成后的检验检测楼占地面积达到1000平米,拥有合理化布局的食品检验室、天平室、压力表检定室,定量包装室一应俱全,同时配备先进的检验检测仪器,确保检验能力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前旗质监局只具备对豆制品、调味品,淀粉制品等8类食品产品和28个参数的检验能力,仅能满足本地食品产品质量常规检验的需要,建成后的检测中心,将为今后质监事业的有力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技术支撑。
(作者为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质监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