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中医缺口达51万
全国每万人中医执业医师数量仅有约3人,每万人中医医院床位数不到4张。北京每万人中医执业医师数量和床位数均为全国最高,分别是5.65人和6.87张。
有资料称,2006年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数为15.3人。调查显示,中医执业医师占全国执业医师的比例为21%。村卫生室中,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约占5%,以中医药知识为主的乡村医生约占12%,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占36%。
随着患者对中医药需求的增加,未来中医需求量很大。未来五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意向需求为51.76万。其中,医院占36.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占6.5%,乡镇卫生院占14.7%,村卫生室占37.0%。
本报记者 方芳
问题
中医四大问题
1、我国中医药管理机构设置、相关政策落实在不同省市区有较大差异。财政对中医机构的投入方面,人均财政拨款最高的省(区、市)为63.41元,第2位为27.26元,最低的仅为3.79元,最高是最低的16.7倍。省级中医药管理机构中,人数编制最多的省份有31人,而最少的仅有3人;地市级卫生管理机构中,中医管理人员独立编制数最多的省市区共有55人,最少的为0。
2、中医资源各省不均衡。每万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最高的省(区、市)为5.65人,最低的仅为1.45人,最高是最低的3.9倍。每万人中医床位数最高的省(区、市)为6.87张,最低仅为2.30张,最高是最低的3.0倍。
3、农村中医服务点少。在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农村居民中医服务的最主要的提供者,但是目前尚有33.5%的乡镇卫生院和42.5%的村卫生室不能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影响了所在乡镇、村的居民接受中医服务的可及性。
4、有资质人员不足。能够提供中医诊疗服务的村卫生室总数有33.94万个,每月开出的中药饮片处方3500万张,但是村卫生室中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资格的人员仅有4.76万人,村卫生室中从业人员的资质与大量的中医诊疗服务提供相比,明显不相称。
举措
如何改进中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于文明表示,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有的是体制、机制问题,有的是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有的是中医药自身规律和特色优势没有得到尊重和发挥,有的是新形势下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随着医改的深入及“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一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中央财政向基层倾斜
中央财政更加注重向中西部和城乡基层倾斜。重点是要缩小地区差异、省市差异、城乡差异。今年,中央财政新增投资42.12亿元,支持1814所县级中医医院、58个地市级民族医医院和88个西部地区地市级中医医院的能力建设。
10亿元支持70所县中医院
今年中央安排资金10.14亿元,支持70所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目的是着力加强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此外,将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和中药房标准化建设,提高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能力。
制定中医临床路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定并推广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今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补助3亿元,用于解决疾病诊疗问题为核心的专科能力建设。此外,在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中,将开展中医药服务财政补偿试点。
为了提升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今年中央财政支持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中,增加了5年制中医学本科生1000名。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