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选用行政干预色彩浓
记者在黑河市采访时了解到,近十位英语教师和市教研员见证了一场被认为“不可思议”的教材选用会议———黑河市教育局4月27日召开的“2011年秋季(英语)教材选定会”。
据介绍,教师代表是当天被临时通知开会的,多个中学的英语教研组长证实,他们会前“没来得及跟老师们征询意见”。与会的黑河二中英语教师林存玲也表示,这次更换为人教版教材,教育局没到基层调研过。
黑河市教研院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中层干部转述了一些与会者的见闻:“担任教材选用委员会副主任的一位副局长主持会议并首先发言。他说‘要换成人教社版的,上面有这个意思’,随后没让与会者讨论三本参选教材的优缺点,不让提其他教材。”该人士补充道:“会后至今没有唱票和公布票数”。与会的黑河二中林存玲指出,教育局领导当时说,开会是为了“走个程序”。
教育部文件曾指出,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应成立教材选用委员会,负责教材选用工作。“教材选用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干预教材选用工作”。
多位黑河市教育工作者向记者证实,当时与会的黑河三中高级教师吕轶男曾向这位副局长建议改用别的教材。“他说了句,你提的意见我会考虑一下,然后宣布散会了。”
吕轶男向记者表示,黑河市的初中已从四年制改为三年制,按目前黑河师生的英语水平,使用人教版教材太赶了,“恐怕以后英语教学不是好生、差生两极分化,而是市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多极分化了”。
记者从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教二处了解到,黑河市教育局今年7月向省厅汇报称,原教材改为人教版教材有三个原因:一是初中教材改为人教版后,有助于与小学教材衔接;二是黑龙江省使用原教材仅黑河市一地,中考命题时感到很 困难;三是原教材出版社曾在教材发行中出现事故,录音带迟了近一个学期才发给学生。黑河市教育局解释称,“初中与小学教材衔接”的说法,出自前任教育局长之口,该领导现已调至市教育学院,所以没有任何书面的会议记录。
上述省厅基教二处相关负责人说,“黑河市赶在教材征订阶段的节骨眼上换教材,按教育部规定,各地市中途换教材需要省教育厅审批通过,但我们出于谨慎并没有批。”他表示,9月份新学期开学黑河市直接在全市使用人教版教材,“这肯定是不合适的”。
记者在绥化市采访时了解到,去年3月22日,黑龙江省出版集团董事长向时任绥化市委主要领导致函,希望关注一下绥化市人教版教材的选用工作,积极支持绥化市教育部门能够在新学年起选用人教版教材。绥化市政府部门多位官员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证实,时任绥化市委主要领导将对该函的批示转给绥化市教育局长,请其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予支持。该批示同时下发绥化市下辖各市县教育局。
绥化市教育局一位参与教材选用工作的官员表示,市教育局最初发文时建议使用的是“仁爱教育研究所或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让绥化市下辖的区、县、市自己选。
“绥化市新华书店的老总老找我,让我换成(人教版)教材,我也说改不了,他当场来了句‘找个比你官儿大的’,然后暗带威胁,要通过区里一把手,不让我分管教材了。”绥化市北林区教育局一位副局长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当时市里给下辖的区、市、县一把手做工作。北林区区长问我,现在其他9个市县都同意换教材了,就剩咱们没换,这事你扛得住吗?我说扛不住也得扛。”
绥化市下辖的肇东市教师进修学校一位副校长指出,人教版教材系统性强,错误率低,但起点较高,需要在小学先掌握300至700个单词,不适合小学阶段缺乏外语教师资源的农村学校以及没上外语课的农村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