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出台的2011年“小升初”政策,坚持了“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但是,据记者了解,北京市“小升初”的实际状况却乱象丛生,一方面,家长们并不买“免试、就近入学”的账,另一方面,通过“共建”、“条子”等不公平的方式让子女入学的大有人在,社会上的“占坑班”、培训班屡禁不绝。一直以来,公众批判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著名教育专家杨东平领衔的课题组综合各种途径的调查,对当前北京市“小升初”的择校乱象做出一些揭示,并进一步分析了原因。记者获得了该课题的一些核心成果,同时对小升初乱象进行了采访。
“金坑”、“银坑”、“土坑”和“粪坑”
目前,北京“小升初”的渠道可谓五花八门,主要包括“共建生”、“条子生”、“占坑班”、推优、特长生等,这些渠道,除前两种外,不仅加重了家长孩子的负担,更催生了校外培训的利益链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生与家长在此链条上终日疲于奔命,家长苦不堪言不说,而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学生。对此,杨东平直言:“小升初”乱象带来的最大危害是对小学生创新力的挫伤与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所谓的“占坑班”,是指公办重点学校自办或与社会机构合办、面向小学生的学科培训机构,可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升入本校初中。一般名校都有自己对口的培训机构,只有进入这些机构就读,才有可能将来被“点招”进入该名校,名为“占坑”。
记者了解到,很多小学生从3年级起就要经考试进入培训学校,此后数年,经过不断考试、筛选、排位,只有在6年级时排名最靠前的一部分学生,才能进入重点中学。于是,对名校的竞争成为“坑班”排位的竞争。为了不被淘汰,小学生们往往需要参加更多的培训班,甚至跨年级培训。激烈的考试竞争、沉重的学习压力、高额的培训费用使得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课题组调查发现,90%以上访谈的家长们认为“占坑班”是北京市“小升初”的“头号天敌”。
据了解,“占坑班”还分“金坑”、“银坑”、“土坑”和“粪坑”等不同类型。 所谓“金坑”,是与最顶尖的中学关联性最大的培训班,不上该培训班就不可能通过“点招”被录取。“银坑”学校的知名度、录取力度次之。“土坑”指的是一般重点校的培训班;“粪坑”则是与重点中学升学、录取没有什么关系,是需要提防的陷阱。“小升初”家长关心的主要是“金坑”和“银坑”,为了扩大被重点中学录取几率,往往要让孩子同时占好几个坑。
课题组调查发现,“占坑班”所开设的高难度课程,已经构成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所收取的高昂费用更是让家长不堪重负。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占坑班”家长每年所花费用在8000元以上,多数“占坑”的学生都会选择2~3个左右的“坑”,而“坑班”费用仅是“小升初”花费中较小的一部分。
“坑班”成为名校通过考试选拔生源的主要通道,名校无需自己组织考试招生,从而规避了政策风险。而相对应的是,无数个家庭在周末、寒暑假疲惫奔波于京城各个“坑班”之间,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特长生是北京市“小升初”市、区两级教育部门所规定的最“名正言顺”的择校渠道,考生可报考2至3所学校,被录取后不能再选择其他入学方式。
特长生包括体育特长、艺术特长、科技特长三类。这一政策掀起了家长为升学而“造就”特长的风气。为了获得这些证书,许多学生从三四岁就开始进行各类的训练,不断参加各种比赛。
而近年来,特长生的考试也开始变味,一些学校打着招特长生的幌子,实际则在进行奥数和英语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