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9日电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今日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时表示,劳动工资立法的困难有得益较多的人群阻挠,法律出台需要有一个过程。
北京市政府新近下发《关于促进本市居民收入增长的意见》,提出包括加大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逐步健全社会救助保障、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价格调整补贴机制在内的十条措施,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障社会民生不断改善。中新网财经中心特邀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为广大网友解读“京十条”颁布背后的含义,及其对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关于劳动工资立法的困难,苏海南说,不光是工资的立法,所有经济体制改革领域的各项立法,一旦定下来应该有一个长期稳定性,相对来说比较慎重一些,而我们现在又处于一个转轨过程中,而这个转轨过程中呢,很多情况可能是以前我们不了解,不掌握的,工资立法为什么出台这么困难,是因为我们有些情况不清楚,分析判断还不够准确,这是导致工资立法出台比较难的客观原因。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到今天,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纵向看都大幅度提高了,但是这个过程中有部分群体、部分人、部分团队收益要大一些,现在的收入分配关系又不合理,每一次工资改革和立法都要体现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实质内涵,在这样调整收入分配过程中,那些得益比较多的,可能会不由自主的,本能的来抵制阻挠,所以也有一部分主观因素,要达成共识,现在难度要较之于改革开放初期难度大一些,客观原因加上主观原因,致使工资立法不像以前那么快。
苏海南表示,但是要抱有信心,因为毕竟“十二五”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京十条”也出来了,这样的政策在运行一段之后,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又是科学可行的,那么就会转换为法律,当然有一个过程。
苏海南还说,有关主管部门都要就工薪达成共识,对法律形成共同意见,这样客观因素,有个时间的延后,主观上共同贯彻落实“十二五”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大政方针,相关的立法就会要出台,所以要有信心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