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上马甲继续干
2011年4月以来,国家整治违法违规高尔夫球场的风声越来越紧,继11个部委联合发文之后,2011年7月初,国务院又再次督促国土资源等部门抓紧清理整改高尔夫项目。然而,仍有不少高尔夫球场顶风建设或非法运营。
黄山太平湖是安徽著名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区。近日有媒体报道,在这个4A级风景区内,黄山盛地房地产公司违法占地上千亩开发高尔夫球场。黄山区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表示,该项目是以流转的形式和村里签订的用地协议,属于违法用地,2011年10月8日,黄山区向该公司下发了行政处罚告知书,责令退还非法占地并恢复原貌。2011年10月14日,永丰乡洪田村主任顾国庆向盛地公司开具了退还土地接收证明,将868.56亩土地退还给村里,黄山区国土局以此证明对该球场违法行为进行了结案处理。
然而,据报道,该球场其实并没有退还永丰乡洪田村土地,目前依然对外运营。该球场目前正在吸收会员,每年会费1万元,单日场每次1500元。球场附近的独栋别墅也正在热销。据报道,该项目是以商业、旅游、接待的名义办理的土地、规划等手续,同时还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物价局发的一房一价表。
黄山区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太平湖区域目前全部是以旅游接待的名义批复的土地,别墅出售情况是由房管部门来管理的,国土局不清楚。国土局执法监察大队队长则坦言,国土局也没有执法权,查处起来有难度。
黄山太平湖畔高尔夫还不算最“坚挺”的。《法治周末》2011年12月7日报道,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龙门天湖高尔夫球场,是假借生态治理之名建的高尔夫球场,甚至在国土部通报批评、县国土局下达禁令之后,建设也未停止。当地政府还千方百计为其辩护开脱,甚至向上级要求尽量保留这个违法项目。
有关专家认为,高尔夫球场“圈地”动辄上千亩,多则几千亩,开发商在球场周边开发房地产项目,用高尔夫球场带动房价和地价上涨,成为高尔夫球场屡禁不绝的重要驱动力。
“现在虽然有禁令,但是开发商不会真在申请表中写‘高尔夫球场’,搞一点名堂,就能够通过审批。”杨重光认为,现在大多数高尔夫球场能够顺利建设,在于审批阶段的“挂羊头卖狗肉”,一般都会以“体育公园”、“绿化带”、“生态工程”等名义来兴建;以住宅项目报建、与别墅等高端楼盘的联合开发也是目前存在的一种方式。
“高尔夫球场,就该物业本身来看,其开发投资利润率并不太高,但目前国内的高尔夫球场建设多与别墅等高端住宅项目捆绑开发,这就大大提高了项目整体的附加值,开发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随之水涨船高。”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叶剑平教授说。
前不久媒体曝光的广东湛江一座占地逾1600亩的高尔夫球场,在早先项目申报时的名称为“生态恢复和生态治理工程”,内容则包括“热带季雨林保护、珍稀植物保护、热带果树保护、苗林种植、植草工程和水土保护等生态恢复和治理”。
北京几家登记在案的大型高尔夫俱乐部的经营范围与实际情况也有出入。例如有的高尔夫球场就登记为“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器械健身服务;会议服务;销售文化体育用品(音像制品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