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楼市销售旺季并没有给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带来“惊喜”。根据市场机构的统计,9月份以来,国内多个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处于低位;与此同时,不久前多个上市房企公布的半年报显示,房企的存货量已经达到4年来最高水平;除此之外,随着流动性的不断收紧,房企资金链更是日益紧张。在成交低、存货增、资金少三重压力下,房价深度调整的迹象却并不明朗,未来楼市的走向引人关注。
成交量持续低位 消费者“只看不买”
自年初房地产调控进一步加力以来,重点城市的楼市成交量就开始走下坡路。在9月传统的楼市销售旺季开始前,地产销售已经在多个城市遇冷。即便进入了“金九银十”,销量下跌的趋势依旧没有改变。中国指数研究院9月16日发布的《2011年8月中国房地产企业监测月报》显示:在30个监测城市中,逾五成城市成交面积环比下跌,7个城市环比跌幅超过20%。进入9月以来,在中国指数研究院重点监测的35个城市中,楼市成交量同比下降的城市数量由19个上升为22个,其中成交量同比跌幅超过30%的城市也由11个上升为13个。
销量的下跌在重点城市的表现尤其明显。据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统计,9月份北京商品住宅成交量不足5000套,成交价连续回落,降价范围蔓延至城区内部,近四成二手房区域面临价格二次“探底”。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认为,9月份一、二手房的成交总量不会超过13000套,并有可能创出历史新低。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受限购、限贷等多重调控政策的影响,潜在的购房者无论从购房资格还是购买能力上都开始受到明显限制,这直接导致了成交量的回落。而楼市整体预期的变化,也使不少消费者在短期内购房的意愿下降。
中国指数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2011年三季度北京消费者购房行为调查报告》显示,计划1-2年以内购房的北京购房消费者有所增多,近一年内计划购房的消费者有所下降。2011年三季度,一半的受访者计划于一年内置业,其中21.3%的受访者计划半年内置业,28.7%计划于半年至一年内置业;与第二季度的51.5%相比,略有下降。而计划1-2年内置业的受访者,比重则有所增加,由上一季度的27.2%上升至31.6%,环比增加4.4%。
存货达历史新高 “以价换量”势在必行
成交量的回落,直接导致了开发商库存的增加。根据不久前陆续公布的上市房地产公司半年报,上市房企的存货量已经达到4年来的最高水平。
据Wind数据统计,二季度两市136家房地产公司的总存货较一季度增长突破万亿元大关,达1.07万亿元。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招保万金”四大巨头,今年二季度的存货数据高达1713.66亿元、1392.57亿元、605.90亿元、444.7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65%、48.48%、33.57%、34.56%。
数据同样显示,在一线城市,截至目前的去库存时间一般需要1年以上,甚至到2年左右。万科8月销售104.8亿元,按此速度要完全消化库存将需要超过16个月的时间。而保利和金地两大房企也分别至少需要23个和27个月。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为102089万平方米,而同期住宅的竣工面积则为37095万平方米,差额高达6.5亿平方米,这显示出楼市的潜在供应量较大。
在北京,链家地产的统计显示,截至9月25日,9月新开盘项目供应住宅7667套,成交407套,当月新增库存7260套。链家地产首席分析师张月认为,预计年前,开发商除了加大在高端项目上的获利机会外,还会通过多种方式消化库存,否则,大量库存积压和年底新项目增多,有可能会使明年初的项目难以抵抗价格普降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