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玉米飘香有“不可告人”秘密

  眼下,街头上卖现煮玉米的越来越多了。近日有外地媒体称,街头销售的煮玉米闻起来香味异常,甚至连续煮三四天也不变质,是因为其中加入了“玉米香精”。事实真的如此吗?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用了“玉米香精”玉米格外香

  每到玉米下来的季节,市民李大妈都会买一些煮着吃。几天前,她在沙河口区一家市场里看到卖甜玉米的摊位上,不但有生的,还有一个正冒热气的锅,里面满满的煮玉米。“小贩说这是新品种的甜玉米,口感特别好。为了证明他的话,小贩还把锅掀开了让我闻。”李大妈说,锅一揭开,一股浓浓的玉米香就飘出来,顿时把她的口水给引出来了,李大妈当即买了10穗玉米。没想到,回到家里煮熟后,这玉米的味道跟普通玉米没啥区别。

  这是怎么回事?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家庭主妇都有同样的困惑。近日,在我市一家酒店里做厨师的小孟揭开了谜底:“如果市民自己煮的玉米不及小贩煮的香甜,很可能是"玉米香精"的缘故!”小孟表示,玉米香精是一种能够增加煮玉米甜味及香味的食品添加剂,应用的比较广泛。不光可以用于煮玉米,还有一些饭店提供的玉米汁等,也使用了这种添加剂。“玉米香精不光能增味,而且让玉米耐煮,就是连续煮三四天也不会变坏!”

  记者登录网络发现,玉米香精还真不是个“新鲜事”,外地一些媒体报道,玉米香精可以对玉米进行“催香”,而且久煮不坏。至于这种添加剂对人体是否有害,说法不尽相同。

  闻起来香但口感没太大区别

  5月16日,记者来到双兴商品城调味品区,果然发现有多种“玉米香精”、“甜玉米香精”出售。其明确标注了“食品添加剂”字样,有粉末状、晶体状和溶液状多种形态,价格从30元到50元不等。商贩告诉记者,他们销售的玉米香精都是正规产品,质量好。“现在煮玉米的摊贩不少都用这种香精,一锅玉米只要加一点,整锅玉米的香味就提起来了。”记者打开一罐,浓得刺鼻的玉米香气就飘了出来。对于记者提出的“玉米香精对人体是否有害”一问,销售者信誓旦旦地表示“只要不加多,就无害”。

  记者购买了一罐粉末状“甜玉米香精”,其包装上注明的主要成分包括:玉米淀粉、香兰素、乙基香兰素、乙基麦芽酚等。回家后,记者在一锅玉米中加入约三分之一汤匙的香精。玉米只煮了5分钟左右,浓郁的香气就飘了出来,明显比正常煮的玉米香甜。但玉米吃起来口感只是略甜,与普通玉米并没有太大区别。到18日晚,已经放了两天的玉米仍没有干瘪变质,而记者正常煮的另外一锅玉米,已经变得干瘪。

  除了煮玉米还能兑玉米汁

  随后,记者以添加剂生产厂家推销员的身份,走访了市内多家市场,试图向煮玉米的商贩推销玉米香精。走访中发现,一提到“食品添加剂”这几个字,商贩都表现得很警惕。一名摊主明确表示,最近媒体对食品添加剂滥用曝光很多,“以前用过,但现在不敢随便用了。”他表示,最近区里的食品安全部门还来查过,大家都不敢随便添加了。

  不过,这位摊主也承认,煮玉米时加一点香精并不是“秘密”,他笑着说,“你看煮玉米的,一锅水从早晨煮到晚上,要是不加东西,玉米早就煮飞了。”

  暗访中记者还了解到,玉米香精除了可以添加到煮玉米中外,还被添加到饮料中。“不少饭店的"鲜榨玉米汁"就是这么调制出来的。谁会用玉米榨汁给你喝!”销售玉米香精的商贩给记者提供了一份“玉米汁配方”,包括玉米香精、甜味素和“玉米渣”。

  记者用购买到的玉米香精冲调出一杯“热玉米汁”,味道和口感确实和玉米汁没有太大区别。

  过量食用会损伤肝肾胃肠

  记者买到的玉米香精中标明用量为0.08%~0.3%,其后还注明“或按生产需要添加”。“这样的玉米香精用量标准根本没有谱!”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农绍庄介绍说,玉米香精属于食品添加剂,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不过在用量方面国家有相关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监管比较困难,有一些不法商贩往往会把用量加大,或者根本不知道科学合理添加是多少。农教授表示,合理添加食品添加剂是以对人体不构成伤害为前提,任何食品添加剂如果使用过量,都会对人体消化系统等带来危害。但这些添加剂一般不会通过一次或几次食用就能表现出明显的症状,长期过量食用添加剂,则会对肝、肾、胃肠功能等造成慢性毒性损害。

来源: 挖贝网 
 
 

赞助商链接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 闻

推荐排行热点
  1. 1新北冰洋汽水下周上市 每瓶售价2.5元仍需退瓶
  2. 2水果分“已熟型”和“后熟型” 贮存水果小常
  3. 3菜价降了菜单涨了? 部分餐馆不让便宜菜上桌
  4. 4疯狂的蟹券:谁都有差价赚 消费者可能提不到
  5. 5业内曝拉菲造假十之八九 贪虚荣消费者知假买
  6. 6过期食品照卖是潜规则 200多元就买台打码机
  7. 7飞天茅台涨至每瓶1600元 专家称约谈治标不治
  8. 8老油风波引发四川火锅之变 部分消费者不买账
  9. 9阳澄湖大闸蟹真假难辨
  10. 10谨防劣质保鲜膜被滥用
  1. 1尴尬的午餐消费 快餐依旧成上班族首选
  2. 2谨防劣质保鲜膜被滥用
  3. 3血燕: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4. 4多个品牌血燕亚硝酸盐超标350多倍 补品成毒品
  5. 5DQ员工爆内幕:冰激凌怎么吃才划算
  6. 6飞天茅台涨至每瓶1600元 专家称约谈治标不治
  7. 7血燕市场潜规则:人工染色炮制而成
  8. 8专家称山茶油不够贵 低价山茶油很可能是李鬼
  9. 9饮料瘦身 隐形提价多超一成
  10. 10食品保质期黑幕:保质日期轻易改 消费者被潜
  1. 1网友质疑同悦“主动服务”出招防锈得不到回应
  2. 2温州信贷危机折射实体经济困局
  3. 3调查山西老陈醋 还原勾兑门真相
  4. 4东风标致408频频熄火 官方至今无解释
  5. 5华硕笔记本投诉激增 显卡门之后再出六分屏
  6. 6中国质量万里行2011年8月份投诉统计报告
  7. 77月投诉报告:网购诈骗与汽车维权难问题突出
  8. 8网络婚介在纠结中前行
  9. 9食品安全:为何“劣食”驱逐“良食”
  10. 10“黑客软件”频现网络 当隐私不再是秘密
中国质量万里行|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服务声明 | 招聘信息
Copyright © 2002 - 2011 京ICP备060592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