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南通口岸查获进口矿产品短重4万吨 涉及金额1281.8万美元
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南通口岸进口矿产品的短重问题日益突出。1-8月南通口岸进口铜精矿、铁矿等各类矿产品234批次,累计重量874.8万吨,货值34.78亿美元。南通检验检疫局检验人员依法对234批次的矿产品实施了重量鉴定,发现重量短少比例超过5‰的有44批次,短少批率高达18.8%,累计短重共计4.08万吨,直接损失金额1281.8万美元。
从具体数据来看,进口矿产品短重主要呈现两个特点:
一是单船短少重量大。1-8月,单船短少超千吨的就有15船次,超过500吨的有21船次。这类问题主要以巴西铁矿居多,1到8月南通口岸进口巴西铁矿21批次,有17批次出现了短少,其中14批次短少比例超过5‰,有9批次短少超过1000吨,短少金额259万美元。1月底,鉴定人员对巴拿马籍货轮“IUNIQUE CARRIER”号装载的铁矿石进行水尺计重后发现,实际装载货物比提单列明数量短少2478吨,短少比例3.03%。南通检验检疫局及时出具索赔证书,为企业挽回损失37.3万美元。
二是单船短少金额高。1-8月,单船短少金额超20万美元的的有15船次,超过40万美元的有6船次。这主要以进口自南美的铜精矿居多。1至8月份,南通口岸进口铜精矿73批次,重量80.8万吨,金额19.95亿美元。经检验发现短重比例超过5‰的有12批次,短重1034.4吨,直接损失金额607.1万美元
按照国际惯例,大宗散货5‰以下的短少或溢重属于合理误差,可免予赔偿或追加货款。但矿产品进口数量巨大,相当数量单船重量在10万吨以上。也就是说,如果一船10万吨的矿产品发生短重,500吨以上才可以索赔。这使得部分国外发货人利用国际上水尺计重允许的误差少发货,再加上装港风浪较大,对水尺计重结果有一定影响,造成货物到港后屡屡发生短少。
另外,部分装货港为减少矿粉尘飞扬,采用边装货边洒水的装运方式,造成大量的水混入货物中;而南美矿产区气候潮湿多雨,矿内水分含量比较高;此外,部分贸易商为牟取暴利,向货物内“注水”方式,以水充货。船舶离港行驶一段时间后,货物中含有的大量水份会不断渗出表面。船方为保证航行安全,必须将货舱内的明水不断排出,长达1个月航行途中排水重量往往在千吨以上,这也直接导致货物的短重。另外,尽管大量水分在航行途中被排出,货物中仍然存在很多游离状态的水,这些水会在卸货过程中或者堆场上流失掉。而这些流失掉的水是包含在卸货港水尺计重数据内的,但又无法计入货物的水份含量中,这又导致了收货人的进一步损失。
对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企业,一是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签订有利于我方的合同条款,将到港重量作为双方结算的依据;二是自行委托检验机构实行装船前监督检验,从源头上保证货物的质量和数量;三是加强与检验检疫部门的沟通,共同研究对策,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