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平邑县质监局把科技质监建设工作作为提高依法行政和服务能力的基础性工程,以服务民生、维护质量安全为职责,以提高整体质量安全水平质量为牵引,以促进服务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立足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大力推进科技质监建设,抓实抓好了“转变观念、强化硬件、完善体系、创新驱动、提升能力”等环节,走出了一条县级基层局科技质监建设的新路子,收到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转变观念
该局针对全体干部职工存在的一提到科技质监,马上想到的就是科技质监是上级科研部门的事,作为一个基层局在这方面根本做不了什么工作的思维定势。该局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了“科技质监建设,作为基层局的普通工作人员能做些什么?科技质监建设,作为基层局的普通工作人员要做些什么?科技质监建设,作为基层质监局的普通工作人员应该怎么做?”的大讨论活动。活动过程中,采取集中学习、座谈讨论、外出参观等形式,把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作为工作在基层局第一线上的工作人员,科技质监建设就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扎扎实实地去用创新成果去指导工作实践,改善工作方法提升服务能力上来。
强化硬件
该局针对由于资金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设备落后,开展的检验检测项目仅局限于常规的理化指标,且检测精度和技术含量不高,“检不了、检不出、检得慢”的问题突出的实际。2009年度,该局结合工作实际,先后投入60余万元用于液相色谱仪等仪器的采购和实验室改造。2010年又投入40余万元用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采购,并投入40余万元对质检所、计量所实验室全面改造。截止目前,设备原值总计已达240万元。新建成的万级微生物实验室能够较为全面地开展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酵母菌以及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检验,使一些日常的检验检测工作能较为顺利地开展,技术服务能力得到了质的跃升。
完善体系
该县有果蔬罐头生产企业近100家,但一直以来罐头产品的重金属含量等检验项目都是委托兄弟局检验,这样既增加了生产企业的检测成本,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为此,该局明确把拓宽检验检测范围作为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在加强与省质检院、临沂市局纵向联系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与泰安、济宁、聊城等市业务部门和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企业的横向联系,并筹集资金,加快了食品、建材、农资等检验检测项目的升级工作,实现了重金属含量等检验项目的自检。在基础上,为提高技术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集中技术力量和工作人员,对新增加的肉类罐头、蔬菜、水果等82个产品及666个参数的进行了资质认证,共具备139个产品及1630个参数的检验资质。目前,山东省果蔬罐头检验检测中心的筹备工作也已进入实际申报阶段。
提升能力
人和检测设备的最佳配合,才能获得最大的检测效益。结合自身实际,走出了一条“本职岗位育、技术单位借、社会大学生聘”的人才培训新路子。在积极鼓励检验、检定人员参加专业对口的学历教育、业务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的同时,采取走出去学的方式,年初以来先后派出10人次到济南、青岛、济宁、临沂等质监技术机构培训,组织全体技术机构的工作人员到苍山、费县、蒙阴等兄弟县局培训学习先进的检测经验和技术,提高了检验检测队伍的业务能力。近年来,根据检验工作需要,先后引进和聘用了4名食品检验等专业大学本科生。目前,该所共有检验检测工作人员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3人。从而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结构更符合检验工作实际,检验检测工作能力得到了整体提高。
创新驱动
该县的手套产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截止到2009年底,全县的手套生产加工企业达到了500多家。但由于都是个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家庭经营模式,手套产业只有“量”的变化,没有“质”的飞跃,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手套质量的要求。为切实找到手套产品在低层次徘徊的主要原因,该局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长和综合业务科的工作人员组成的调查小组,通过大量走访和调查,形成了《平邑县手套产业现状及原因分析》的专题调研报告,找出了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该局依靠地方政府,广泛发动企业积极参与的山东省首个联盟标准——《纱线针织劳保手套》,于2009年12月24日通过了专家审查验收,正式出台并实施。联盟标准实施后,手套生产企业很快就看到了效益。描述产品质量不再靠主观述说,而是让标准说话,市场的主动权也回到了企业手中。至此,靠低劣质量、打压价格等手段的市场标准成为历史。截至目前,全县有手套加工企业近600家,年加工手套26亿副,产量占全国的60%,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实践证明,质监科技是质监部门的立身之本,科技兴检是质监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该局将继续坚持推进“科技兴检”战略,全面提升质监科技水平,充分发挥质监科技作用,认真落实科技兴检责任,为提高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甘信军)
甘信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