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指着照片中的自己哈哈大笑:“看,我如今的美貌已经达到了历史峰值!”
董小东发现了照片里的班主任杨老师。当年带班时,他也就30岁出头,身材魁梧,看上去胖乎乎的。“当时上高中时,总觉得杨老师怎么那么胖啊,现在看起来,咱们也都差不多了。”
董小东曾经是个清瘦的男孩,这几年有些“膨胀”了。按他的说法,男人到了这个岁数,长胖在所难免。几个男生围过来开玩笑说,如果现在大家拥抱一下,肚子应该是最先接触到的部位。
话题始终在回忆与现实之间穿梭,隔着十几年的时间,美好的青春、共同的记忆,以及过去的种种感受变得更加值得珍惜。
老照片里,三个身穿校服的女孩坐在操场边的看台上谈论着什么,阳光洒在她们身上,暖融融的。正如2011年10月2日的这个下午,在阳光灿烂的秋天的北京,在胡同深处的一个院子里,当年的同学们围坐在一起,那感觉就像回到了中学校园,上课铃声响起,大家却依然赖在操场上聊天儿,不肯回教室去。
把同学聚会办成主题班会
经常听到有人抱怨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要么就是吃吃喝喝,要么就是声嘶力竭地吼歌,或者大家在一起互相攀比、炫耀,或者凑在一块儿抱怨时运不济……越来越庸俗的同学聚会甚至成了一种负担,昔日同窗之间也完全失去了当年的情谊。
对于小米和她的同学们来说,这样的困扰几乎不存在。这群曾经以鬼点子多而著称校园的少男少女们,如今把这个传统保留了下来——把同学聚会办成主题班会。
“与1.0版的自己合影”走的是怀旧路线,一张老照片往往能勾起一连串的故事。
小高在某张老照片里发现了自己,诧异不已——她已经完全不记得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这不是高考结束之后,咱们一起去郊区旅游嘛。”刀刀提醒说,“那时候大家都没钱,10个人在宾馆里只开了两个标间,把床垫抬到地上,大家挤着睡的。”
“当时还没有手机,北大招生办把电话打到学校,问老伍愿不愿意服从调剂去学小语种。学校老师死活找不到他,人家那边又非要当晚确定,急死了。”小米回忆,“后来不知怎么回事老师把电话打到我家,正好那天晚上我往家里打了个电话,这才联系上。”
“对对对,第二天老伍还请客了,给大家买了饮料。”飞飞说。
细节在七嘴八舌的回忆中渐渐被勾勒得清晰起来,一幕幕往事也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非常庆幸,这一路走来,同学们始终没有缺席。”刀刀感慨道。
大学毕业之后,刀刀也组织过一次高中同学聚会,那次走的是文艺路线。当时大家都刚刚走入职场,面对的是和以往在校园里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刀刀拿着台小摄像机,挨个儿跑到同学们的办公室,拍摄大家的工作状态。
短片里,每个人都被要求回答几个同样的问题:你现在的工作是什么?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10年之后你觉得自己会变成什么样?问题之后是一分钟的静默,摄像机对着你,你可以在镜头前做任何事情,除了说话。
聚会地点选在一家小型咖啡馆,那天人到得特别齐,每个人怀着极大的好奇,想看看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刀刀在投影仪上播放了他剪辑好的短片。每个同学的出场都会引起大家的哄笑,尤其是静默的桥段,千姿百态,却又很符合每个人的个性。
笑过之后就是深深的感动。小米说:“因为一起经历了成长中最重要的三年,所以几乎可以在我们每个同学身上找到个性和价值观中非常相似的部分;同时,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部分,因此大家又是不一样的。这感觉非常奇妙。”
“希望大家能见证彼此的成长,哪怕我们不再年轻。”刀刀说,他打算在10年后的某次聚会上,把这段短片拿出来再放一次,看看时间在这群人身上到底能改变些什么。本报记者 方奕晗/文 杨大昕/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