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建
尽管已入秋多时,但时不时出现的高温天气让不少上海市民仍选择游泳降温。近日,《法制日报》记者收到不少上海市民投诉称,上海一些健身会所泳池的水质存在问题。
据了解,卫生部门对一些健身会所泳池的水质进行检测后发现,确实存在水质浑浊、对传染病菌“把关”不严、余氯超标等诸多问题,使得“健康池”正在变成“隐患池”。对此,有专家建议,有必要尽快研究针对健身会所游泳池的长效管理办法,将其纳入和正规游泳池一样的管理体系。
部分会所泳池消毒不规范
家住上海的汪女士持有亚历兰达健身会所年卡,常去会所游泳。今年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汪女士发现,亚历兰达健身会所泳池内的水质特别浑浊,游泳时甚至看不清前面人的脚。据该会所经理朱先生介绍,会所内的游泳池装有3只循环泵,那天恰巧其中一只循环泵出现故障,再加上又是周末,来游泳的人较多,所以池水有些浑浊。故障循环泵第二天就修好了,很快就投入正常工作。
经常到某健身会所游泳的上海市民王先生,最近对会所长时间不更换泳池池水也提出质疑。他对记者说:“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看到池水浑浊,总有点不放心。”王先生表示,会所如果再不更换池水,就打算退会。而该会所的泳池管理员说,泳池上一次换水是在去年10月,当时更换了一半的池水,目前没有换水打算,年底前是否换水也不知道,“游泳场馆一般都是一到两年换一次水”。
据了解,近年来上海市游泳场馆的资源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大量泳客分流到宾馆和健身会所的泳池。这些游泳场馆“场地小、负载小、管理人员少”,常处于满负荷状态,卫生状况存在隐忧。此外,还有部分住宅小区内的会所,由于开发商建造泳池时未按卫生部门的要求设计,导致后期的承包商无法取得卫生许可证,但仍擅自对外“无证”经营。
《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健身会所并没有建立有关水质检测、药水添加、换水等方面的台账制度,在泳池门口也没有张贴水质检测的表格供大家监督。在今年夏季游泳场所开放前,上海市卫生监督机构对全市的游泳场所进行了全覆盖的卫生监督抽查,此次检查中不合格泳池主要存在的问题有,部分泳池无有效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部分泳池补充新水不够及时,导致泳池尿素含量超标;部分泳池池水消毒剂投放不规范,导致池水余氯合格率偏低。
更换泳池池水时间模糊
据了解,按照游泳场馆的卫生要求,经营性游泳场馆除了对面积有要求外,还需建设卫生间、更衣室、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等配套设施。如果要建档次更高一些的游泳池,还需增加自动过滤水循环等系统。但在一些经营性的会所泳池,浸脚消毒池的功能被忽略,形同虚设。而一些室外会所泳池则有“景观游泳池”的倾向——没有更衣室、淋浴间、卫生间、消毒池等基本硬件,游泳的市民也大多并不知道有“浸脚消毒池”。
对于游泳池的换水频率,也是各说一套,谁也说不清楚究竟应该多长时间完全更新一次泳池池水。而依靠加大氯粉的投放量进行消毒,以保证水中细菌不超标,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上海市一家收费较高的某健身会所的负责人表示,他们的泳池能装600多立方米水,每天换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水。
斯巴顿健身会所张杨店的“会籍顾问”说,他们每天都会把污水排出去,补充新的水进来,工作人员每天都会清理一次,每个月的1号会关闭游泳馆,集中清理一次。不过,他也坦言,要做到每个月彻底换水比较难,现在水很贵,在行业内几乎没有泳池能做到每月彻底换水。
美格菲健身会所闸北店的一名工作人员反问记者,怎样才算干净呢?每天更换一次池水的游泳池在全上海是找不到的。
而另一家会所的行政经理陈小姐对于市民提出的“一年更换一次池水”的建议,也表示很难做到。她说,有几个原因是经营方不得不考虑的:第一,目前处于夏季用水高峰,更换整池的水属于大量用水,要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并支付一定的用水补贴。第二,从更换池水到再度开放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有的会员会有意见。第三,彻底更换一次池水要花费6000元至7000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要得到总部的统一调度,分会所无权自行换水。
上海一家出售循环池水处理装置的泳池设备公司的一位专业人士透露,“游泳场所一般不换水,他们会选择加药剂的方式来维持水质”。
会所泳池应纳入监管范围
健身会所游泳池的消毒设施不到位,换水问题也难解决,由此带来的卫生安全隐患显而易见。那么,为什么没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管?
据了解,健身会所的游泳池不归体育局系统管理,属于社会经营,目前还没有针对性的管理机构监督。
民建上海市委调研部的负责人说:“目前,健身会所泳池的管理是由经营者自己把关,为了节约成本,经营者不得不减少必要的管理人员,如入口处查看体检卡的工作人员。也有的会所将泳池的日常打理外包给物业公司。”
而相关执法部门也坦言,人手不足制约了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力度。上海市某区卫生监督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说,他们要负责区域内的饮水卫生、学校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监管,仅各类公共场所(包括泳池)总量就达3000余户,但工作人员仅12人。为此,监管主要采取建章立制、不定期抽查的形式,基本上靠经营者“自律”。此外,目前实行的处罚标准过低,如没有卫生许可证仅罚款800元,工作人员没有健康证罚200元,难以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民建上海市委调研部“社情民意”建议:有必要尽快研究对健身会所游泳池的长效管理办法,将其纳入和正规游泳池一样的管理体系。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健身会所游泳池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教育,要做到员工持证上岗。要建立有关水质检测、药水添加、换水等方面的台账制度,以便检查。各区县体育局可以发挥游泳池管理的专长,对区内健身会所游泳池管理提供技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