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建立检测地沟油技术体系,全程检测需80余项指标,用时一两周,正在研究快检方法
本报讯 (记者魏铭言)昨日,在北京市食品安全部门表示,从现有抽检结果看,尚未发现“地沟油”现身。
北京未发现“地沟油”
昨天,北京市食品安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已初步建立了检测地沟油的技术体系,目前,公安部在全国查获的疑似“地沟油”样本,以及北京市场批发、零售、餐饮环节督察的食用植物油样本,都将送往该检测体系“验明正身”。此外,从现有抽检结果看,北京市场上的食用植物油安全状况总体较好,尚未发现“地沟油”现身。
今年6月,新华社暗访报道北京周边地区存在制售地沟油现象。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食品安全办协调质检、工商、卫生三部门,从全市批发市场、街头餐饮店铺等多个环节紧急抽取80多份食用油样本,送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的地沟油检测体系彻查。
当时,“每个样本都分别接受了全部指标项的80多关筛检,未发现地沟油踪迹,也没有发现酸价过氧化值、重金属超标等其他问题。”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副主任张卫民介绍。
正在研究快检方法
在对各种油样反复检测、核查的过程中,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研究团队最终建立起核查地沟油的各种有效指标。张卫民介绍,结合现行的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地沟油检测体系包括80多项具体的技术检测指标,其中,“20多项,四大类是针对性搜寻‘地沟油’踪迹的特殊指标”。
由于国际上没有地沟油检测标准,国内现行食用植物油标准中,也不涉及地沟油的检测方法。张卫民坦言,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目前建立的这套地沟油检测体系,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还需不断改进、完善。
“比如,我们还在利用超高灵敏度的液相色谱仪,探索新的检测方法,能够提高对样本中地沟油成分的检出灵敏度”。张卫民还介绍,目前,地沟油检测的时间成本还比较高,一批次的油脂样本,全部80多项指标查一遍,从前期处理到最后复核、确认,需要一两周时间;如果只查四类20多项核心指标,也需两到三天。因此,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的科研团队,目前还在研究针对地沟油的快检方法,以方便食品安全执法人员在市场监察中,先对可疑的食用油进行相对准确的初筛。
■ 各地
九成“地沟油”原料去向不明
哈尔滨正规废油脂处理企业抢不过“黑作坊”
近日,记者在哈尔滨采访发现,当地正规废油脂处理企业因抢不过“黑作坊”面临原料困境,处于半停工状态,该市至少九成餐厨垃圾及废油脂去向不明令人担忧。
作为哈尔滨市环保局发布的两家符合规定的废油脂处理单位之一,哈尔滨工业废物交换中心管理厂长路绪春介绍,工厂年处理废油脂能力近700吨,但一年多只回收原材料150多吨。目前,与中心签订废油脂处理协议的餐饮单位和食品加工企业只70多家。
哈尔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公室透露,哈尔滨市餐饮单位超7000家,与正规废油脂处理单位签订协议的餐饮单位不到十分之一。
据了解,正规企业回收多次使用过的废油脂一般按每公斤1元左右的价格购买,对于下水管道的“地沟油”、隔油池和油水分离器中的废油脂一般免费清理、回收。而“黑作坊”每年支付给餐饮单位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的费用,来获取回收权。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