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某班40余学生皆为“官”(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闻背景
班长有10个,语文科代表有5个……沈河区育源中学初一(11)班40余名学生全都是干部。学校称,这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之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不过,有家长对此却不是很理解,认为班干部选拔上存在不公平,而且小小班级里设了这么多官儿,让孩子小小年龄就受到官本位思想的不良影响。
据这位反映情况的学生家长说:“我们一些家长私下里交流,都说这里面存在不公平的现象。选拔班长并没有一定的标准,都是老师来指定的,是老师的一言堂……孩子回到家里,要我们想办法,说自己也想当班长,因为当班长可以管其他同学。小小年龄,就知道当官有特权,这种官本位思想应该在学校里提倡吗?”
育源中学一位负责教学的主任介绍,在班级里多设班干部,是该校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向凤城六中等学校学来的先进经验。不仅仅是初一(11)班这样设置班干部,其他班级也是这样做的。“班级里40多个同学,根据情况分成5个小组,每组设正副组长,这10个人轮流来做班长。在正副组长担任班长期间,组里的同学担任班级里的相应职务,从体育、卫生委员,一直到科代表。这样,全班所有人都有职务。”“班级里的正副组长,是老师通过一个阶段的了解后,从班级里选拔出来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么做的效果很好,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很多。很多家长也反映,孩子回家里愿意做家务了,自理能力也提高了。”
至于这种做法是否会让孩子小小年龄就有了官本位意识和特权思想,这位负责人认为不会。
正方:换位轮值能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代表人物:马焕灵(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主要观点:好处多执行难,需要周全规划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马焕灵认为,全班都是“官儿”在学校教育中有好处,但是因为在执行中存在难度,很难保证效果。
“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责任意识,让大家认识到班级是大家的。学生会对自己管理的一块尽心尽力,从中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减少班主任的管理负担。”
与学生家长担心助长官本位思想不同,马焕灵认为,这种做法有助于消除学生的官本位思想,让学生认识到做“官儿”不是管别人。
不过,马焕灵也提到,这种做法其实早已有之,并不新鲜,但却一直没有铺开。他说:“这样一种制度,对班主任的要求很高。在执行之前,班主任老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有一个非常细致、周全的规划。我了解过一些个别成功的案例,但实际情况却是,整个教育系统对班主任在这方面的培训不多,经验和执行力都是问题,成功的并不是很多。”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处理不好,在职位设置上不够公平、公正,那么就可能是一种失败的尝试,不仅在班级管理上可能陷入一种混乱,更强化了孩子的官本位思想。”
“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当官不是惟一的办法。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需要一个名分。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有了一个名分才好去承担相应的责任。”
网友酷评
“天地一沙鸥”:我持肯定的态度。我个人觉得轮值对孩子成长是有利的,轮到学生当值时至少知道怎样做才是个好孩子,也就是换位,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
“息舸290”:我们初中的时候,班级干部就是轮换制。这样可以锻炼每一个同学。同学都有责任感了,而且还能换位思考。尤其是对那些所谓的差生,让他们心理也不再那么自卑。我的班主任当了40多年的老师,我想他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真正的教育。
反方:官本位思想对学生是种“有毒”的诱惑
代表人物:于永昌(辽宁省特级教师、沈阳市教育专家)
主要观点:培养责任意识没必要非当“官”
于永昌,辽宁省特级教师、沈阳市教育专家,曾先后被沈阳大学师范学院、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工业大学、辽宁省教育研究院、广东省教研室等单位聘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硕士生指导教师及课题组专家委员。在提到一班全是官的这种做法时,于永昌直言,这种通过任命班干部来提高学生责任感的做法,是官本位思想的一种,个人不赞成。
“据说这种做法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责任感,我没法说这样做一定好或是不好。但是这种提高责任感的做法,和官本位这种东西结合在一起,至少让人不舒服。这么做的出发点应该说是好的,但是不能保证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可能经不起诱惑,有的家长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从这个班级来说,至少好事还是没办好,不然家长不会有意见。”
“我个人认为提高孩子的责任感,不一定非要用任命他当班干部这种做法。比如在日本的学校里,有专人来管理黑板,叫黑板担当。不是说你有多大权力,而是让孩子有了一种责任意识。不能用官来引诱孩子,而是让他来承担责任,这才是一种正确的导向。”
“还有就是班干部的选拔。如果任命组长、班长,有一个竞选的过程,根据学生的认可程度来任命,是一个让学生体会民主的很好的尝试。但实际上在选拔班干部的时候,是老师来任命,这实际还是一种人治,也是官本位的一种体现。也许你结果是正义的,但是你的程序如果不正义,那么你的结果也是会受到质疑的。个人认为,这种班级里全是‘官儿’的做法,实际上就失去了锻炼能力、提高责任感的初衷,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诱惑,我不赞成。”
网友酷评
“Tony.T”:大的社会环境必然反映到某些小环境中来,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后果特别严重。信仰和道德的缺失必将影响几代中国青少年。
“lxl8957”:(这种做法)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实质性的锻炼和提高,更不可能培养孩子长久的责任感。这其实是班主任平衡不了方方面面的关系而采用的偷懒的做法,貌似公平,实则让班长职责流于形式。此外,我们学校里面的班干部制度也值得反思。我们的班干部制度在很多学校已经严重偏离了教育的初衷,在孩子们身上越来越多地反映出根本不该属于他们的东西,至少有些大人们的游戏规则是纯净的孩子们现在不应该懂得的,这事儿值得我们反思。
中立:班主任的引导是关键
在网友中也不乏中立的声音。有网友认为,不能主观给予肯定和否定答案,如果班主任引导得好,对班级管理有益当然好,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但是如果利用不好,作为学生相互攀比,以家长的“贿赂”来安排职位那就不好了。(记者 高寒冰)
新闻背景
班长有10个,语文科代表有5个……沈河区育源中学初一(11)班40余名学生全都是干部。学校称,这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之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不过,有家长对此却不是很理解,认为班干部选拔上存在不公平,而且小小班级里设了这么多官儿,让孩子小小年龄就受到官本位思想的不良影响。
据这位反映情况的学生家长说:“我们一些家长私下里交流,都说这里面存在不公平的现象。选拔班长并没有一定的标准,都是老师来指定的,是老师的一言堂……孩子回到家里,要我们想办法,说自己也想当班长,因为当班长可以管其他同学。小小年龄,就知道当官有特权,这种官本位思想应该在学校里提倡吗?”
育源中学一位负责教学的主任介绍,在班级里多设班干部,是该校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是向凤城六中等学校学来的先进经验。不仅仅是初一(11)班这样设置班干部,其他班级也是这样做的。“班级里40多个同学,根据情况分成5个小组,每组设正副组长,这10个人轮流来做班长。在正副组长担任班长期间,组里的同学担任班级里的相应职务,从体育、卫生委员,一直到科代表。这样,全班所有人都有职务。”“班级里的正副组长,是老师通过一个阶段的了解后,从班级里选拔出来的。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么做的效果很好,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很多。很多家长也反映,孩子回家里愿意做家务了,自理能力也提高了。”
至于这种做法是否会让孩子小小年龄就有了官本位意识和特权思想,这位负责人认为不会。
正方:换位轮值能体现每个人的价值
代表人物:马焕灵(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主要观点:好处多执行难,需要周全规划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马焕灵认为,全班都是“官儿”在学校教育中有好处,但是因为在执行中存在难度,很难保证效果。
“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责任意识,让大家认识到班级是大家的。学生会对自己管理的一块尽心尽力,从中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减少班主任的管理负担。”
与学生家长担心助长官本位思想不同,马焕灵认为,这种做法有助于消除学生的官本位思想,让学生认识到做“官儿”不是管别人。
不过,马焕灵也提到,这种做法其实早已有之,并不新鲜,但却一直没有铺开。他说:“这样一种制度,对班主任的要求很高。在执行之前,班主任老师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要有一个非常细致、周全的规划。我了解过一些个别成功的案例,但实际情况却是,整个教育系统对班主任在这方面的培训不多,经验和执行力都是问题,成功的并不是很多。”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处理不好,在职位设置上不够公平、公正,那么就可能是一种失败的尝试,不仅在班级管理上可能陷入一种混乱,更强化了孩子的官本位思想。”
“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当官不是惟一的办法。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需要一个名分。所谓名不正言不顺,有了一个名分才好去承担相应的责任。”
网友酷评
“天地一沙鸥”:我持肯定的态度。我个人觉得轮值对孩子成长是有利的,轮到学生当值时至少知道怎样做才是个好孩子,也就是换位,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
“息舸290”:我们初中的时候,班级干部就是轮换制。这样可以锻炼每一个同学。同学都有责任感了,而且还能换位思考。尤其是对那些所谓的差生,让他们心理也不再那么自卑。我的班主任当了40多年的老师,我想他做到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受到真正的教育。
(沈阳晚报 高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