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合肥10月11日电(记者 张磊 苗子健) 当2011级的大一新生刚刚迈入校门,开始体验他们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时,安徽一些高校的许多新生却遇到了烦恼。日前,在安徽新华学院读大一的小王向人民网安徽频道爆料称,他们在学校内上网,必须办理“天翼”手机卡,用手机号码作为上网账号。如果想要选择包时段的套餐,甚至还要购买天翼的手机。日前,本网记者前往该校了解情况。
要上网就得办天翼手机卡
9月28日,记者跟随小王一起,以办宽带的名义来到位于新华学院内的一家电信营业点,工作人员表示,想在宿舍使用中国电信的校园宽带上网,必须购买一张中国电信的“天翼”手机卡,用手机号码作为拨号上网的账号,别无他法。
“手机卡分为19元和39元两种套餐,套餐内赠送一定的通话时间、短信数量以及手机上网的流量等,价格不同,赠送的通话时长和流量也不同。”工作人员向记者出示了中国电信天翼校园套餐的宣传单,“但是这19元和39元的套餐费用不能用于宽带上网,使用校内宽带产生的费用须按0.6元每小时另外收取。”
想包月就得买天翼手机
“如果想更便宜,可以选择宽带时长包,20元包120个小时,50元包320个小时,相当于按1毛6每小时收费,但需要买一部天翼手机,且手机当月使用费要超过10元。”
在宣传单上,记者留意到这样一行小字:“当月手机使用费<10元,宽带时长包、宽带年付时长包优惠不生效,校内宽带按0.01元/分钟(0.6元/小时)收取。”
“手机使用费要通过打电话、发短信或者手机上网才能产生,而天翼的手机卡只能在天翼手机上使用。”小王向记者展示了自己购买的天翼手机,一脸无奈地表示,“不买天翼手机的话,就无法满足每个月手机消费超过10元的条件,我办理的50元包320个小时的优惠也就无法生效。”
新买的手机成了闲置品
目前,新华学院校园内只能通过中国电信一家运营商上网,小王同他班上十几名办理校园宽带的同学“把校园内所有的营业点问了一遍,结果都是必须购买天翼手机卡才能上网”。他们当中90%的人入学前已购买了手机并选择了心仪的号码,为享受上网优惠而买的天翼手机,“每个月消费达到10元后便闲置不用”。
“根本不明白购买天翼手机卡和校内上网有什么关系,如果不是上网要用到天翼号码,我肯定不买。每个月除了要缴宽带费用外,还要缴19元的月租,还要像完成任务一样消费10块钱,既麻烦又浪费钱。”小王说。
据记者了解,除新华学院外,安徽还有多所高校的学生也都遭遇了类似的情况。
10月7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霍山路的合肥大学生公寓,在公寓广场上,几名同学正在电信业务办理点咨询宿舍宽带的办理方法。学生如在宿舍使用中国电信的宽带必须要购买电信“天翼”手机卡,别无他法。
10月8日,记者在合肥工业大学校园内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不购买“天翼”手机卡就无法使用电信的宽带。
校方称已多次与电信约谈 要求电信整改
针对“电信要求学生必须买手机卡才能上网”这一情况,记者于10月10日下午采访了新华学院办公室一位程姓副主任。
“过去校园内的宽带由于学校投入不足,学生对校园网怨声载道。从去年开始,学校引进了电信的光纤出口,在学生的光纤出口方面由电信来投资建设。”程主任表示,“校方也收到了学生的投诉,经过核实,学生反映的上网必须买电信手机卡的情况确实普遍存在。”
他表示,“电信这种行为是明显的捆绑销售”,其结果是学生不购买电信的手机卡,就不能上网。学校当初和电信签订的协议中并不允许电信这样捆绑销售。目前,学校方面已经多次和安徽电信校园部负责人交涉,要求电信终止目前这种捆绑销售的行为,否则将和电信终止合作。
程主任告诉记者,学校在前天刚刚就这一情况召开过学生座谈会,详细了解了电信校园宽带的使用情况,并通过告示牌反复告知校内的电信营业点不允许捆绑销售。然而,在记者离开程主任办公室后,再次走访校园内的电信营业点,捆绑销售的情况依然继续,不买手机卡依旧无法上网。
安徽电信逆禁令而为 捆绑销售并非首次
据了解,早在2009年9月,安徽省通信管理局专门印发文件,强调在校园营销活动中,各企业不得利用捆绑、搭售等手段,限制用户对电信业务的选择。广大师生在选择电信运营企业的服务时,应享有充分的自主权。
今年7月份,国家工信部印发的《关于规范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的意见》中也要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定校园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也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校园用户选择竞争对手的电信服务。”
其实,安徽电信捆绑销售的行为并非首次。在去年9月份,安徽电信曾因利用校园一卡通强制学生购买其指定的手机和号码,被《人民日报》曝光。事后,安徽省教育厅、通信管理局、工商局等部门已经分别下发文件,要求学校和电信运营企业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权,规范电信运营企业校园营销秩序。
然而时隔一年之后,中国电信在安徽高校内再一次上演校园宽带“捆绑门”——要用宽带,先买号码;想办包月,得买手机。将“买手机卡”和“校园上网”这两种不同的业务捆绑在一起,又让毫无经济收入的学生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