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学校获名,个人获利
学术头衔泡沫为啥吹不破
今年3月7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教授嵇少丞在科学网博客中发表了一篇题为《千人中有个美国下岗的副教授》的文章,从而引发了许多人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09年9月引入的洋教授蒂姆·柯斯基的广泛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嵇少丞指称蒂姆·柯斯基是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的副教授,因“涉嫌品行问题”“下岗”,却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职引入,担任该校“教育部三峡地质灾害研究中心”主任。
与此同时,该校将柯斯基宣传为“国际上近年来出现的年轻优秀构造地质学家、地质灾害学家”和圣路易斯大学的“终身首席教授”,且以此申报并获得包括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特聘专家”等多个头衔,获得大量利益。嵇少丞指称这是“公开的欺骗”。
虽然此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出了一些回应,比如称“终身首席教授”是翻译不严谨所致,并承认柯斯基原系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副教授,但目前仍有一些谜团待解。如柯斯基在中国获得的大量头衔,其实际申报情况到底如何?同时,嵇少丞教授对他的学术方面提出了行为不端的指控,也仍在争议中。
一个不得不引起关注的问题是,柯斯基的故事并非孤例。
近年来,随着中外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海归甚至洋教授到国内学术机构担任教职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他们中的很多人因漂亮的履历获得了许多重要头衔及丰厚奖励。然而,细察之下,在某些人光鲜亮丽的履历背后,却是一戳就破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