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张瑞敏砸海尔冰箱,今有罗永浩砸西门子冰箱。张瑞敏砸海尔冰箱,砸出了一个民族品牌。那罗永浩砸西门子冰箱,能砸出什么呢?
11月20日,老罗英语创始人罗永浩上演了一场“行为艺术”。罗永浩带领一些志愿者在西门子北京总部门前,公开砸坏了音乐人左小祖咒、作家冯唐及罗永浩自己的三台西门子冰箱。
最近,从沃尔玛“绿色猪肉事件”到强生“双重标准”,从“味千拉面”到“麦当劳”。一直以来,倍受中国人追捧的洋品牌,却三番四次的伤了国人的心。为什么这些外资品牌,频繁地在国内出现质量问题?洋品牌在国内频现质量问题的背后,需要反思的不仅是这些外资企业,也反映出了国内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中国的消费者维权意识薄弱。很多人即使在产品质量上吃了哑巴亏,也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吞,抱着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这种态度,只会助长一些企业的嚣张气焰。其次,主管单位监管不力。监管环境的宽松,也让洋品牌钻了很大的空子。国内许多行业的各种产品标准不统一、相互交叉。与国外相比较而言,国内标准的滞后,标准的差异化,都给了企业可乘之机。第三,国内相关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前段时间,强生事件沸沸扬扬,强生在国内被查出含有两种有毒物质后,依旧未被召回,原因不仅是“双重标准”的存在,还有中国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方面的空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然,更大的问题还与一个企业的思想有关。罗永浩作为普通消费者,如果不到没有办法沟通时,或者没有办法得到妥善答复时,也绝不会怒砸西门子冰箱。可以说,现今一些在国内的外资企业普遍无服务意识,去年年底发生的,家乐福员工殴打消费者的事件,让我们看到“顾客就是上帝”的时代早已过去。当个人与企业发生博弈,这种蚍蜉撼树的较量,最后的胜利者显而易见。一个企业所创造的社会效益,总能轻轻抹去它的过错。企业仗着自己带来的效益,霸权思想逐渐放大,服务意识早被抛到九霄云外。
另外,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的经营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例如外资家电品牌在中国市场上主要有前端研发、品牌构建和中间制造,以及后端的销售等几个经营环节。过去,外资品牌在中国只有一个利润中心。如今变成了品牌与研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三个利润中心,而外资企业渐渐地把利润中心,转移到上端的品牌与研发上,而将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环节,都进行外包或合资。这种“离岸外包”模式,让外资企业牢牢地将利润掌握在品牌与研发端口上,而剩下外包的生产制造与市场营销就无人问津。企业都要保证利润,而处在产业链底部的生产端,也要追求最大利润,这种相互矛盾的经营模式,在面对日益高涨的原材料价格下,劳动成本的上升下,外包的生产制造企业,又会拿什么来保证产品的质量问题呢?
综上所述,罗永浩砸西门子冰箱,不仅是砸毁了双重标准,也砸醒了国人维权意识,更会砸出了一条“创新性”的维权之路。同样,如果每个中国消费者在面对产品质量问题时,都敢于维权,都敢于抡起大锤。那么,不仅会砸掉一切问题产品,也一定能砸出越来越好的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