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装修旺季的来临,市消委会接到的家庭装修投诉也日益增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中途加价和装修质量方面。对此,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在选择装修公司时,不但要比较预算总价的高低,而且要查清预算明细,看清装修项目及材料用量等能否满足自身装修需求,免得落入不法经营者的低价陷阱。
■典型案例:合同约定7.5万履约变成12.6万
东区居民吴小姐为了装好自己的新居,带着平面图可以说跑遍了市内的家装公司。其中一家装修公司的平面设计图让她非常满意,于是就让他们报价,对方估价7.5万元。
吴小姐觉得报价比较合理,于是交了3000元的订金。然而,就在吴小姐以为可以很快开工的时候,装修公司却发来一份新的报价单,称之前的估价算少了一个房间,所以需要重新估价,新的报价居然高达12万余元,这让吴小姐无法接受。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她要求装修公司退还订金,但对方却不理不睬。没有办法,吴小姐向市消委会求助,仍旧协调不成,只有向法院提出诉讼。
林先生也与吴小姐有相似的遭遇。他与一家装修公司签订了正式的装修合同,约定装修费总计约7.5万元。随后,林先生支付了首批装修费5.48万元,装修公司也依约开工装修。然而,尽管合同中已写明“新增工程项目,需设计并报价,经双方签字后方可施工”,但装修公司却在未经得林先生同意的情况下,任意增加工程项目、抬高工程造价,使装修预算抬高至12.6万元。之后,装修公司摆出一副“木已成舟”的姿态,要林先生接受。双方协商不成,投诉到了市消委会。
■提醒:装修一定要看好预算清单
市消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一些不诚信的家装公司,会先用低价把消费者吸引进来,然后再在装修过程中逐渐增项加价。面对低价装修的诱惑,极易掉进家装公司设计好的陷阱。有的装修公司把一个项目拆成几个项目分开计价,从而使实际价比预算价大大增加,致使消费者叫苦不迭。
因此,消费者要尽可能多了解装修知识和信息,仔细查看装修公司提供的预算。一个负责任的装修公司,其提供的装修预算资料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详细说明所有项目的制作方法,并且不使用含糊不清的字眼;二是标明所有建材的品牌、规格、型号、厂家等;详细列出所有材料的单价、用量、面积、总价等。一般来说如果报价低于成本,消费者不要贪便宜。
■典型案例:偷工减料新房装成“豆腐渣”
毕先生在装修过程中遇到了烦心事。今年6月,他和市内一家知名装修公司签订合同,工程预算在5万元左右。毕先生自己也是做建材生意的,对于装修方面的情况也较为了解,可装修效果让他非常不满意。除了铺设的抛光砖有质量问题之外,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小问题,他多次向对方投诉,但是对方坚称施工质量没有问题。
忍无可忍之下,毕先生向装修公司提出,余下的油漆工程自己找人来做。而装修公司的监理却在木工工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停工,并且声称必须按照原先约定的5 万元工程预算先付款95%,否则公司方面将不批钱也不批料,工程无法继续进行。毕先生向市消委会方面投诉,并找到装修公司老板到施工现场观看。最终该公司同意按照目前完工的情况计算价格,毕先生向公司支付了3万多元工程款,但是新居装修却因此被耽搁。
而林先生的房子虽然是知名公司装修,但装修质量却令人哭笑不得:瓷砖贴得不平整、空鼓现象严重,同一区域所使用的瓷砖规格不一;刚粉刷过的墙面多处开裂、乳胶漆脱落;水电安装后的外露线头更是暴露在墙体上,电线也明显比约定的要细得多……简直就是“豆腐渣”装修。
■提醒:消费者可单方中断装修
市消委会调查了解到,业主碰到的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目前装修市场层层转包的乱象引起的。目前大多数装修公司只负责接单和设计部分,施工外包给所谓的现场监理人员,再由监理在外面找来一些“临时工”进场施工。为赚更多的钱,部分监理人员就尽量请一些较便宜的工人,这样就很难请到一些熟手的工匠,难以保证施工质量。
市消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对施工质量存在争议,消费者可以主张装修公司共同对施工质量问题进行确认。确实存在施工质量问题的,装修公司应停止继续施工,并对问题及时进行补救,实际工程款项也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核算。消费者确认施工有质量问题的,可单方面提出中断后面的装修工程。
市消委会顾问律师、万里海天律师事务所郑万臻律师向消费者提出了三点建议:
第一,凡事都应该订立书面的合同,而且应该尽量去细化。目前装修公司为了吸引客人,在签订合同时会使用各种各样的优惠条件, 但是待消费者签订合同之后又会增加一些必不可少的项目,这样就会产生各种争议。
第二,在合同中加入第三方的标准。由于消费者处于弱势方,装修是否达到质量标准也是主要的争议之一。目前个别地方有地方性的装修行业标准,明细了装修中的各项指标,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不妨参照这些标准加入到合同之中。
第三,选择信誉好的装修公司和预先做好功课。在目前的情况下,消费者最好还是选择信誉较好的装修公司,而且要自己做好功课,不要盲目听信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