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公益广告教洗手
第四个全球洗手日,简直就是中国人的耻辱日。因为,在如此文明的现今社会,居然有96%的中国人不会正确洗手。作为“四大发明”的后裔们,“神七”能飞天,“天宫”会翱翔,洗手这活再技术,也应是手到擒来的拿手好戏,不该成为天大的“国际玩笑”。
九成国人成了“洗手盲”,罪魁祸首无疑是九成国人自身。那么,在文盲、法盲都已近乎稀世珍宝的当下,“洗手盲”为何仍如此之多如牛毛?一来,人们洗手的卫生习惯还没有形成共识;二来,人们对洗手的卫生意识还存在误区;三来,对正确洗手知之甚少,多停留在似懂非懂的状态。
或许,随着居民文化程度的提高,正确洗手率能如卫生部所愿会呈上升趋势。但这肯定不是问题的关键。比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正确洗手需要同时满足4个标准,试问即使有多年洗手习惯的国人,几人能说得一清二楚?又有几人轻车熟路?恐怕,绝大多数人还是跟着感觉洗。
既然在不正确的洗手行为后,经手传播疾病的两周患病率为20%。显而易见,会不会正确洗手,不是枝节问题,而是关乎国人健康的大事。更是公民健康素养普及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那么,卫生部在将洗手视为中国公民应该掌握的一种健康行为中,到底不遗余力做了什么呢?有没有把“会洗手”当作一场硬仗来打?家喻户晓的“会洗手”公益广告又在何方?与地震公众不懂避难常识一样,九成国人“洗手盲”,卫生部门科普部门同样难辞其咎。该出手时就出手!全球洗手日,绝非中国耻辱日。全球洗手日,要成为中国出手日。“洗刷刷”,国人学会正确洗手请从洗手日起步!
陈文祥
观察
不该骂正确洗手率
在一些门户网站的这条新闻之后,网民跟帖骂声一片。《洗手状况白皮书》让人很容易联想起前不久上海气象台推出的“洗鼻指数”,在一片批评声中短短三天便“寿终正寝”。这个“正确洗手率”会不会和“洗鼻指数”一样短命呢?依笔者看来,且慢拍砖。
今年“全球洗手日”的活动主题是“人人洗手、大家健康、大家洗手、文明风尚”,旨在引导公众关注洗手健康、树立健康生活方式,增强人民自我保健能力。况且,与“洗鼻指数”的私密、不好操作、小众性相比,正确洗手在社会生活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握手、打电话、推门、乘车……手的活动涵盖了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手传播是多种传染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比如今年德国暴发的大肠杆菌疫情,造成数千人染病和数十人死亡。保持手的洁净,不仅是个人的良好卫生习惯,同时也是对他人健康的重视和保证。
然而为何这个“友情提示”会招来骂声呢?这与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密不可分。从“地沟油”到“添加剂”、从染色馒头到勾兑骨汤,食品安全警报频频拉响,国人正笼罩“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吃”的安全焦虑中。食品健康更重要,将食品送入口中的“手”之正确洗法相形之下就显得避重就轻和小题大做了。对有关部门解决问题不力的失望导致一种心理惯性,于是往往会戴上“有色眼镜”,情绪性地挑剔、批判有关部门出台的一切条款,“扶老人指南”如是,“正确洗手率”亦如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有关部门要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厘清思路,切实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一批利益问题,如此,“正确洗手率”方能得到锦上添花的赞誉,而不是目前“雪中送炭”匮乏的谴责与声讨了。
凌寒
-资料
正确洗手四标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正确洗手需要同时满足4个标准:1.吃东西前、上厕所后、干完活/下班后、去医院/接触病人后等5种情形下每次都洗手;2.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冲洗;3.洗手时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4.洗手时长不少于20秒。
经手传播是多种传染病的重要传播途径。据调查,在不正确的洗手行为后,经手传播疾病的两周患病率为20%。2008年5月,卫生部颁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明确提出“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将洗手视为中国公民应该掌握的一种健康行为,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健康素养之一。
上一页12